特約內容

你居住的城市就是「宜居城市」?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當一個城市被譽為失業之都,廢棄的工廠及遺棄的住宅充斥在大街小巷上,究竟如何才能讓美國最窮的城市-底特律(Detroit)起死回生?如西班牙IE大學建築及設計學院院長Martha Thorne所說「宜居城市最需要的是人」,當要締造改變一個地方,整個城市的設計必須有宏大的願景、全面的設計才可爭取到市民的支持。

世界上每個城市都獨一無二,不斷變化,而不同人當然也對城市有不同的觀感。國際間出現了不同的方法去評定城市的宜居度,當中包括經濟學人智庫的「全球宜居城市報告」。此報告每年比較全球140個城市的宜居度,以治安、醫療、文化和環境、教育及基建為準則。香港在2017年排行第45位,而穩佔榜首的是墨爾本。這種指標的確能引起興趣,吸引大家找出自己所屬城市的排名。此報告亦會比較各城市每年排名轉變,上升下跌一目了然。很多城市排名大上大落,這個指標也顯示了這些城市變化。除了宜居度,他們亦以「安全城市指數」,評估每個城市中的個人甚至網絡安全。

Martha Thorne I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院長(西班牙)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行政總裁

讓人對城市有歸屬感

「Dieter Rams修讀建築和產品設計出身,在1955至1995年間,領導德國家品家電公司百靈(Braun)的設計部。他創造了很多經典產品,定下了10項好設計的原則。在思考城市時,我想,我們何不將這十誡應用到城市?例如,「好設計讓產品容易掌握」(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nderstandable),宜居城市何嘗不是?城市設計決定了我們跟物理環境的關係。例如,能夠容易找到方位和方向是很重要的事,讓我們對城市有歸屬感。此外,「好設計是具美感的」(Good design is aesthetic),因此宜居城市要讓我們感到自豪。」一個美麗的城市,能令人愛上,也能令人感到要好好保護。

重拾被遺忘之都

在Martha眼中,她最希望移居到美國底特律(Detroit)為什麼會選擇一個被外界譽為被放棄的城市?Martha大概會答你「因為那是一個我可以締造改變的地方,那裡就是未來城市。」底特律靠近美國和加拿大的邊境,靠着伊利湖(Lake Erie)。它曾是著名的「汽車之城」(Motor City),1903年亨利.福特(Henry Ford)在那裏發迹,很多與汽車相關的工業也在那裏發展。1920年,它在建築項目耗費的資金,相等於2015年10億美元。1950年,其居住人口增加至185萬,是美國第4大城市。直至1960年,它更成為美國最富有的城市。

工業經濟繁榮過後,底特律漸漸走向衰退。1960年代後期,當地40%製造業職位消失。2009年,當地失業率攀升至25%,建築空置率更跟拉斯維加斯並列美國最高。從歷史照片可見,底特律居民從1960年代已開始離開這個城市。至2015年,該市人口跌至只有70萬。無論是城市外圍或市中心,在經濟蕭條下變成了不毛之地。在2015年空置率最高的時期,全市有53,000間空屋。假設每間房屋原本有2至4位住客,就可推算出這些年來有多少人放棄了底特律。

1960年代,底特律經濟步入衰退,很多人開始移居到其他城市。圖中為市中心地區1940及1960年代的比對。1960年代時密度明顯降低了。Aerial view of Detroit showing urban fabric and decline over time.

設計關鍵思維令底特律起死回生

底特律的經濟現在已大幅復甦。眾所周知,它在2013年年底宣佈了破產,是美國史上最大宗地方政府破產案。這當然令底特律聲名狼藉,但也是讓它翻身的最終方法。申請破產保護後,財政由州政府接管,並積極處理債務。其後的新市長Mike Duggan知人善任,組成跨界專家團隊,邀請城市規劃師和社會學學者等,構思高瞻遠矚的策略性框架「Detroit Future City」,將底特律起死回生。

首先,他們把已經無法再重建的空屋拆掉,將危險的地方連根拔起。另外他們又設立貸款和稅務優惠政策,鼓勵人們修葺可以重建的房屋,保留底特律的歷史。他們亦提倡高密度新發展,提供多樣房屋選擇,並預留20%經濟住房,確保社區人口多元。

他們另一個發展原則是善用自身資源。底特律長年缺乏發展,使得當地出現了大量閒置開放空間。當地政府把它們轉化為資源,沿着湖邊和河岸發展多個綠色走廊及城市種植空間。2013年,政府通過法例容許耕種,讓居民在短時間內得到耕作許可證。這使得城市農夫社群迅速於當地興起,將土地變成對社區有用的資源。他們正嘗試用綠化道路網(greenway network)把城市、社區和居民重新連繫到河邊,讓市民從城市任何一點皆能走路、踏單車或搭公車到河岸等休憩地點。他們也了解到綠化空間和水文管理兩者相輔相成,因此將綠化道路網結合水源管理系統。

底特律在破產保護令下重生。大量道路被綠化,形成縱橫相接的綠化道路網。 Future open space network proposed for Detroit . DWTLPL Planning Team

另一項重要政策就是減低交通流量。當局收窄了在1960至1970年興建的多線道行車路,並著手改善行人道措施,讓道路規劃更人性化,保障行人安全。最有趣的是,這個鼓勵步行的政策,剛巧得到當地的街燈系統配合。2014年該市宣佈破產後,市長為了收拾殘局,隨即立令不論有人居住或丟空的地方都須全面增設街燈。這讓市民知道整個城市的街道都光亮安全,是為人而非為車而設。

除了在政策措施方面着手,他們也了解到向外界表達未來願景的重要性。2015年他們成功申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設計創意之都」(UNESCO Creative City of Design)。他們之所以能成功,並非因為他們已達到一定設計水平,而是因為他們致力將經濟產業轉型至創意和設計工業,利用設計的力量重整旗鼓。例如,他們以低廉租金吸引創意人才,限制發展商不能囤地投機,規定建築物設計需經評核等。

「何謂宜居城市,至今沒有劃一定義,也難以一概而論。但我可以總結出三個關鍵思維:第一,就像設計師和建築師致力找出問題核心一樣,要反覆提問,運用設計原則和批判思維,讓構思和設計更完善。第二,必須定下邁向宜居城市的宏大願景,要有全盤考量,以及負責任而全面的設計策略,去爭取市民支持。最後,宜居城市最需要的是人,需要真正有意義的公眾參與。只要掌握這三大原則,便能幫助我們踏上設計宜居城市的康莊大道。」

「設計能讓城市更宜居,它幫助我們了解問題從而推行解決的方案」
Martha Thorne

今年的KODW  「設計「智」識周」已經完滿結束,下年將於6月再與大家見面,同時香港設計中心亦會於今年12月舉辦BODW「設計營商周」,如果大家想繼續探討設計與商業市場與我們生活的關係,不妨到http://www.bodw.com/kt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