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黃以古宅換地 山頂綠化地將改作建住宅 城規會諮詢至下月
2015年,甘道23號百年大宅的業主和記黃埔與政府達成換地協議,將大宅交予政府,換取現址對面的綠化地,並將綠化地改為住宅用地。日前,城規會宣布將正式修訂該計劃草圖,把該綠化地改劃作住宅用地。民間團體一直反對該計劃,認為計劃破壞生態及景觀,並指擬換地段的景觀較佳,質疑並非對等交換。
曾遭市民反對 翌年重提原方案
業主曾兩次向城規會申請,計劃於甘道23號非原址換地的發展。在2014年,和黃提出該方案時,城規會收到大批反對意見,和黃終撤回方案。其後於2015年向城規會重提原方案,並收到超過300份的申述,大部份是反對意見,亦未獲區議會支持,惟方案最終獲得通過。但當時未將相關「綠化地帶」正式改變用途。
城規會上周宣布修訂山頂區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並按換地計劃,建議把甘道23號對面的「綠化地帶」改劃為「住宅(丙類)」用途,即最高可建2層的建築物,高度不可超過主水平基準上260米,其最高地積比率為0.5。
古宅為罕有歐式建築 近130年歷史
位於甘道23號的歐式洋房Carrick於1887年建成,為本港碩果僅存的維多利亞式建築,更是山頂區僅存的其中一棟19世紀大宅,於2011年獲評級為一級歷史建築。其首任業主法蘭些士(John Joseph Francis)對香港公共事務及醫療衛生作出的貢獻,亦是當時古諮會委員評級的考慮因素。在1878年,法蘭些士獲港督委任調查拐帶妹仔問題,曾負責擬訂《擬設華人保良會專保護婦女及幼童章程》,及後促成保良局成立;並於鼠疫時期,擔任潔淨局抗疫委員會主席,控制疫情。
質疑非對等換地 促立法保護評級文物
美港聯盟成員羅雅寧指,擬換地段的選址並不適合。「該綠化地段緊貼香港仔郊野公園,很多市民進入公園時都會使用。」建屋砍伐樹木,不但破壞環境,對居民和公眾亦造成影響。她指出雖然擬換地段的面積相同,但其景觀較佳,價值比原有地段更高,質疑交換並非公平對等。「整個討論並不透明,我們不知道政府與發展商如何磋商。」羅雅寧亦促請政府檢討文物保育政策。「文物政策已有很多年檢討,可惜政府一直沒有修例。如果立法令評級文物受法例保護,根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工程將帶來害蟲 影響生態
香港仔郊野公園關注組成員阮嘉善表示,香港仔郊野公園擁有很多珍貴的天然資源,亦是很多物種的棲息地,例如黑鳶(black kites)。除了該區居民及學生外,很多市民亦會前往該公園,它更是港島區唯一一個適合殘障人士的郊野公園。工程除了造成噪音及污染,還會破壞生態環境。她引述當時漁農自然護理署的評估,指出工程會帶來侵入性外來物種。
阮嘉善稱,發展商以一級文物建築,迫使政府作二選一的選擇。「要麼可以保育,但放棄綠化地;要麼保護綠化地,但放棄保育……但我們並不認為需要這樣的對立。」去年,關注組提出兩個替代方案,例如改為交換原址北面土地,但不被採納。「想出一些替代方案是為了提供更多可能性,但這個不應該是關注組的責任。政府有責任保護綠化帶和歷史文物,而非局限於二選一的對立。」
如是次改變土地用途之修訂未能獲得通過,將有機會推翻2015年時,和黃與政府間的協議。
市民現可於城規會網頁瀏覽該草圖修訂,並於6月29日或之前,向城規會秘書作書面申述,表達對修訂項目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