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倡公園增設飲水機 張炳良:商舖購買飲品

撰文:陳穎然
出版:更新:

口渴,不少人想起買瓶裝水或汽水,方便過後,卻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上年有報道指九成回收商停收膠樽,按最新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14年塑料回收量是9.9萬噸,比2013年下跌達六成。台北在年初推出環保政策,下令中小學禁賣瓶裝水;在香港,市民卻總會遇到帶著空空的水樽,找不到添水地方的問題。有議員提出於屋苑的休憩地方增設飲水機,惟當局回應居民可以自備或到店舖購買飲料,並以沒有「指引」而拒絕建議。

議員倡議在公園增設飲水機,當局回應市民可以自備或購買飲料,然而飲料的塑膠樽帶來不少環境問題。(inhabitat)

運房局拒在公屋設飲水機

日前,民協立法會議員馮檢基在立法會議上提出書面質詢,為何由房屋署管理的公屋及居屋內的休憩用地(包括公園、花園和遊樂場地)沒有設置公共飲水機;並詢問政府會否考慮把飲水機列為標準設施,以滿足市民需求。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則回應,「《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並無就提供飲水機方面提供指引,而飲水機亦不是現有公共屋邨的標準設施」;又指香港房屋委員會在公共屋邨範圍內的公園及遊樂場地主要供邨內居民使用,居民可以自備飲品享用,或於屋邨商舖購買飲料。

根據去年一項調查,超過6成受訪者認為香港公共飲水機不足。(Wikimedia)

添設飲水機 增加生活靈活性

市民認為公共飲水機是否足夠呢?在2015年,公民黨電話訪問逾1,000名市民,當中65%受訪者認為公共飲水機不足;更有超過八成人贊成在公園、運動場館、圖書館等政府設施內增設飲水機,可見市民對公共飲水機有一定需求。

近年,更有民間環保人士製作飲水機地圖,為市民提供全港約800個公共飲水機的位置,藉以鼓勵市民減少製造膠樽垃圾。手機應用程式「撲水」創辦人之一黃超,自發製作全港飲水機地圖供市民參考。他認為,屋邨的休憩用地應設置飲水機,因為休憩場所的使用者不一定是住在附近的居民,「當市民沒有自備飲品,便要花錢購買。如果有飲水機,便可以提供多一個選擇,增加(市民)生活的靈活性。」

黃超指,港鐵人流多,每年收入豐厚,應在車站增設飲水機,盡社會責任。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曾多次倡議港鐵車站設置飲水機,早前在會議上,他亦有相同意見,並以台灣為例,指出「全球各地很多地方都有飲水機」,港鐵不應以藉口推搪。港鐵則回應要再作研究。

自備水樽隨處添飲,比起購買樽裝飲料,更環保及符合經濟原則。增設飲水機,提供更完善的社區設施,不只為市民帶來方便,亦令香港減少製造垃圾,締造宜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