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老新人】80後平安鐘上門安裝員:香港老人生活環境差異好大
80後的何家偉做平安鐘的安裝及維修技術員已逾七年,每天平均要到8-10個長者的家中做平安鐘的安裝、檢查、維修等等的工作,當中有住公屋一人單位的獨居長者、也有互相照顧的兩老;有的家有工人照顧、也有子女全部移民外地的。這些年來到訪超過18,000個老人的家,讓他對於香港老人生活環境差異之大,感受猶深。
何家偉於長者安居協會當上「平安服務」安裝及維修技術員已逾七年。與許多「師傅」不同,他喜歡用背囊,因為他主要負責的西貢區多偏遠鄉村,有時要走半個小時山路,拖喼會不便出行。看他把重甸甸的背囊揹上,動作利落輕巧,便知他已很習慣這一身裝備,就如他由初入行不擅長與老人溝通,到今天揣摩到與不同個性或身體狀況的老人家溝通的技巧,一切都是由每個日常個案累積下來的經驗。
師傅萬能
雖然家偉的工作是上門為老人家安裝、檢查或維修平安鐘,但在老人家眼中,「師傅」就是所有事情的「師傅」,家中的大小事情,有時都會找上門的年輕人幫忙。這些舉手之勞,讓家偉對老人的生活有更多體會,「好多好細微的事,我們做好簡單,但老人做會好辛苦。」最近有次,他上門時見到婆婆正在吃力地拉一瓶新食油的膠蓋,「我們好快做到的事,對他們來說是很辛苦的。」幫忙開油蓋、爬高換神枱燈膽、調高電話音量等等,也是他上門安裝維修以外的「日常」工作,「有次老人想我替他更換電掣,我就做唔到啊,因為要有牌。」
上門找路 燈柱號碼作記認
工作的意義,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累積過來。「平安鐘」24小時的長者支援服務可讓長者身體不適時,按掣便可聯絡平安服務熱線中心的職員,系統內有長者的病歷、住址等資料,職員可直接電召救護車及聯絡急症室,讓長者更迅速得到救援。所以,安裝及維修技術員到戶時其中一個任務,是詳細記錄長者的家居地址,尤其偏遠地區,更要仔細記錄附近的燈柱號碼、建築物等資料,「有時他們報上來的地址未必準確,有機會是門牌與地圖顯示的不同,或編號混亂,同一地區有兩個同號,自己要再行再找路。」他們尋路得到的資料會輸入長者的個案資料庫中,日後召喚救護車時,成為重要的引路資訊,讓救護車等更快到達長者家居。
看遍老人生活百態
家偉每天平均需要到8-10個長者的家中做平安鐘的安裝、檢查、維修等等的工作,七年來到訪逾18,000個長者家居,眼見香港老人生活環境差別之大,有時也讓他感到詫異。「有機會沒有親人,如家人全都移民;有些老人的家居好簡單,可能幾件傢俬都未有,要機構幫手做傢俬捐贈。就算是二老,兩個人有機會比一個人住更差,因為另一個要照顧較差那個的所有起居飲食、家頭細務,幾乎不能出街,兩老都吃力。」
公屋戶是現時平安鐘服務的最主要的使用者,他也到過一些把一、二樓改建為長者屋的公共屋邨,有些因為邨齡較高,室內裝修陳舊,如電掣數量少或位置問題,要即場想方法為長者駁線安裝平安鐘,「最近見過有電掣鬆或爛,長者屋有舍監,也會跟他們講聲,始終危險,而且阿伯行得慢,未必方便走去找他們幫忙。」
焦急的等候
要登堂入室做老人服務並不容易,許多細節更要小心處理。家偉有一次到訪一名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婆婆家居維修平安鐘,但婆婆把平安鐘的線都拔掉,也忘了把機身丟到何處,家偉最後在滿佈雜物的床上尋回平安鐘。然而,當晚婆婆致電平安鐘指被偷錢,最後報警處理,而經婆婆的兒子了解,才知是一場誤會。
「知道婆婆是受病情影響,便不會激氣。」家偉說,後來也有數次到訪婆婆家中,有機會與其兒子傾談,「也跟他說,若有需要可通知機構了解轉介服務或其他資訊,畢竟婆婆一個人住,好似未必照顧到自己。」當愈來愈多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居於社區,家屬除了焦急地等待最能支援他們的技術或服務出現,還可以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