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牛津研究:城市愈好行愈少高血壓 部分舊區行人道闊不足2m

撰文:梁奕朗
出版:更新:

血壓高唔高,分分鐘同城市係咪好行(Walkability)有關?研究指,城市設計與市民健康其實息息相關,「易行城市」將有助改善市民健康。

城市唔好行會影響精神健康?

港大與牛津大學的研究指,城市是否「好行」與市民的血壓有一定關係。研究人員稱,他們從43萬位年齡層屬38歲至73歲的英國住民中,發現當城市愈好行,他們的血壓及患上高血壓的機率就愈低。研究更指,當除去社會人口因素、生活習慣及物質環境等變數後,研究結果仍然一致。

研究員建議政府考慮公眾健康政策時,需同時考慮城市設計。「當都市發展愈益加快、老人人數日增,人們更易患上慢性疾病。」港大建築學院Chinmoy Sarkar教授說:「我們花費以億計的金錢於治療心血管疾病——若可以打造更行人友善的城市,那未來我們很大機會可省下一筆可觀的支出。」反過來說,若城市設計並不鼓勵行人走動、於戶外活動,研究指長遠將對市民健康做成不良影響,更甚者或影響精神健康。

香港有些地區的投注站若出現排隊人潮,行人便難過路。(資料圖片)

港道路狹窄 公共空間稀少

反觀香港,規劃處訂立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指出,商貿區、高密度住宅區、一般工業用途區及人流高(每分鐘100以上人次)的設施旁,行人道應至少闊4.5米。然而,部分舊區如西環、油尖旺行人道甚至少於2米。

本港的公共空間亦分佈不均。據思匯政策研究所調查顯示,灣仔區人均休憩面積只有0.7平方米,少於半副棺材;區內充斥小型「口袋公園」,聯發街休憩處僅200 平方米,公共空間是否足夠成疑。

(資料來源: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