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圖書館口述史計劃 助新舊街坊融入社區 我們卻不斷銷毀歷史

撰文:袁智仁
出版:更新:

連小方跟Stephy都會分手,亞視亦非永恆,但有發生過便成為歷史。留住歷史,則靠街坊「把口」。在紙醉金迷的紐約一角,布魯克林 (Brooklyn)區卻瀰漫另一種氣質。由一百年前的大馬棚演變至今天的藝術家天堂,布魯克林街坊以口述歷史記錄歷史,藉此凝聚新舊居民,反思城市未來。

紐約市的布魯克林橋,當地的地標。(wikimedia)

歷史提醒街坊重拾鄰里關係

2014年,布魯克林區公共圖書館發起「我們的街道、我們的故事 (Our Streets, Our Stories)」計劃,目前有3間圖書參與計劃,將來會擴展至10間。他們搜集街坊的口述史、照片和文件等,上載至網上公開資料庫。呈現居民不知道的布魯克林區。

過去數十年來大量移民遷入紐約,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街坊憶述過去的生活︰「坐在唐樓前的樓梯上,觀察街上走過的街坊,享受日光,放狗、再散步回家。雖然不一定知道對方是誰,不過既住在同一地方,我們微笑打招呼,這就是社區。」隨着新居民遷入,過去的「樓梯文化」不再。計劃的負責人伊文斯(Taina Evans)表示︰「有老街坊說,我想讓新搬入布魯克林的居民知道以前發生的事,讓他們知道今天他們走過的這條街,以前並非如此和睦。」把老街坊的經歷記錄下來,新街坊才知道今天的社區得來不易,重拾昔日的鄰里關係。

街坊捐贈的1930年老相片。(布魯克林圖書館)

將「不光彩」回憶砌成歷史拼圖

「我們的街道、我們的故事」計劃紀錄的,是平凡市民的記憶。這些回憶碎片砌成的拼圖,卻能讓新舊街坊藉歷史融入社區。

圖書館聯跟社區組織合作,如實記錄那些看似不宜宣之於口的社區轉變,是計劃成功的要訣。

日落公園(Sunset Park)是當地種族最混雜的地方之一,街坊Erika Andino憶及愛滋病肆虐,奪去她的父親和叔叔的性命。2006年,她與母親努力在社區宣傳,提高街坊對愛滋病的意識。口述歷史計劃雖然鈎起她的傷痛,她卻相信這是城市的不可分割的部份。

找不到的香港歷史檔案

香港的歷史檔案,主要收藏在觀塘翠屏邨的歷史檔案館。但香港是先進社會中極少數沒有確立檔案法的地區,政府文件保存缺乏保障。2014年申訴專員公署報告指出,2013年政府批准銷毀的文件,加起來高度相等於3.3幢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的社區口術歷史研究主要依賴大學或區議會個別項目,有關成果以出版和網頁展示為主。自2007年各區的公共圖書館都設有香港地區資料特藏,收藏本地相關的書籍,主要單向向市民提供資料,卻較缺乏社區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