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Look】沙田Mabel:多謝董建華

撰文:麥佩雯
出版:更新:

We are the people.
每一個街坊都是建構社區的一份力量,但從來沒有一個欄目,是屬於他們;
他們的面孔從來都是模糊的。
用一張寶麗萊,看清一張面孔,記街坊的衣食住行、街坊的人生;
看清香港人的當下,從住屋回憶開始。

Mabel說要多謝董建華,在他管治下的香港,八萬五加沙士,樓價慘跌,很多不幸之中,她倖存,且趕到上車,如她所言,買到樓不是成功,只是比生活有了保障,比較安全。


「由小到大都住沙田區。小時和家人住瀝源邨,八九十年代經濟起飛,家人買了私樓,我都有機會九七前移民去加拿大讀書。後來回流香港,結婚,租過美孚,之後在家人幫忙下買了維景灣畔,樓價最高峰時賣出,賺了一筆。然後要多謝董建華,他推出八萬五建築計劃,加上沙士,樓價就開始跌,真係估佢唔到。當時如果再買大型屋苑,一定不夠錢,於是村屋都照殺,就買了大圍新村,一住就住了十年。」

「現在和先生、阿囡、姐姐(家傭)四個人,還有一隻寄養導盲犬GAGA住;媽媽之前也一齊,但她近年腳痛行不到樓梯,就搬去有升降機的大廈住。」

 

「媽媽鍾意樹,住稍為遠離市區也好,可以行山,去地鐵站都是十幾分鐘。如果抽兩袋餸就比較麻煩,可能要搭的士或小巴上來,以前住美孚維景灣畔就沒這個問題。這裡雖然沒有管理公司、屋外水喉突出來比較核突,但不影響屋內的舒適度。」

 

「這裡比較整齊、有規劃,不像西貢咁亂;又比較少惡惡地的原居民,鄉事派勢力沒那麼大。屋外長廊有花圃有樹,都是政府剪的,政府的人又會來撿垃圾、滅蚊,做得好好,可能因為隔離就是學校。還有,沒有停車場,就不會有黑社會來收陀地。」

這間村屋似有異度空間,地方用之不盡。

 

「這裡實用面積700呎,外面其他樓聲稱建築面積1000呎,建築面積又是只得700呎。我這裡長長方方,間房整齊,空間好好用,好夠住。間完三間房,廳的空間感仍很大,放了電視、梳化、書櫃,還可以放多個大狗籠。等到GAGA出去服務人,空出一個位,或者可以擺部鋼琴給阿囡彈。大時大節,我們都會叫親戚朋友上來打邊爐,十幾人一齊也不逼,才夠熱鬧。」

Mabel覺得供樓辛苦些也無所謂。

 

「如果租屋,租金和你買樓每個月供的錢其實差不多。當年供樓期間,每年去少兩次旅行,也不算辛苦。買到樓不是成功,只係安全。成功是要有一個健康嘅人生,包括思想、身體、飲食習慣。不買樓都得,你選擇用首期筆錢來做其他事,都是一個選擇,不用瞓街就得啦﹗」

 

「我去過加拿大一個窮鄉僻壤讀書。其實住過那麼多地方,最鍾意加拿大,夠寧靜,退休不錯,但後生嘛,應該要爆發,就回流香港做marketing。年青人畢業應該去看看世界,不用那麼快為層樓頻撲。」

 

「可能會送囡囡去外國讀書或交流,純粹想她擴闊視野,不一定要移民。住哪裡也無所謂,我們不嬲都是遊牧民族。你們也不需要規範自己,香港人只係一個框,其實我們都是一個世界的人,你去哪裡住也可以,總之視野要夠大,不要做井底之蛙。香港有劏房,外國也很多人一齊住一個share department,只係我們總是標籤了一些事物。我鍾意香港的dymanic,夠多思維刺激,所以年青在香港爆發很好,賺夠,便去其他地方爆發,尋找another life,你的生命不應該只有一個。」

 

「寫乜都得,唔好暴露我年齡就得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