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公園自己砌! 建築師×市民圍埋諗設計:好似砌模型咁!
專業建築師同你一齊設計,打造一個專屬遊樂場設施,你會點?會好驚。「第一次見佢(建築師)好緊張,我只係Small potato,佢係專業設計師!」將升讀大一的黃嘉朗笑說。他和兩個同學即將完成他們有份設計的遊樂場馬騮架。除了他們,還有數十個長者、兒童、青少年、殘疾人士也是首次和專業設計師、園藝師等合作,按自己需要設計公共設施,成品將於本月25至27日在中環海濱展出,活動完結後相關設施將開放使用。
傳統做法由建築師主導 公眾難參與
「現時傳統的建築設計由概念、細節、到完成幾乎都由建築師主導,公眾較少機會參與,用家的意見無法反映在建築上。」聖公會福利協會項目發展總監王建明說,「參與式設計」讓用家參與設計過程,令設施更符合區內需要,也能增加用家對公共空間的歸屬感。
今次活動要求參加者按主題進行設計,分遊戲、園藝、手工藝、運動、藝術等等九個主題,機構把參加者和專業人士按各自選擇的主題分別配對成20組,最後合力做出20件成品。黃嘉朗和李偉傑也是其中之一,他們是聖公會旗下太陽館度假營的使用者,平時參加太陽館活動,也教來參觀的小朋友基本天文知識。「我本身喜歡砌模型,今次有機會砌咁大件模型,覺得好有趣!」黃嘉朗說。
日社區設計師走進老化縣城 讓居民自發辦活動 偷睇買餸了解需要
設計師改造公園長凳 用壽司蓆收集民意?「街坊最想伸長腳Hea」
「大人免進」馬騮架 造兒童專屬空間
他們和建築師楊思恒一起設計以「遊戲」和「兒童」作為主題的公共設施,供來太陽館參觀的兒童使用。建築師先設計基本結構,再和服務使用者一同修改設計,把它變得合用家「心水」,「想以運動、遊戲為主題,我就記起細個成日喺遊樂場玩的馬騮架。」楊思恒按大會規定的2x2x2米尺寸設計了一個結構簡單的「馬騮架」,「小朋友好鍾意玩,好好動,爬來爬去已經好開心。」小朋友喜歡七彩顏色,他就叫自己六歲的女兒幫忙填色,把鐵架變得色彩繽紛。
這個馬騮架像以一格格的方塊砌成,每架高0.5米,讓孩子可以像是「捐山窿」般爬來爬去。為何是0.5米?其實別有巧思,「0.5米對小孩來說是很適合的尺寸,對大人來說則會太小。」方格的大小為孩童們提供了「大人免進」的專屬空間,創造了小天地。「如果想孩子能自由發揮,就應該給他們空間,讓他們(對那個地方)有歸屬感吧。
建築師:「佢哋好怕醜!」
楊思恒把草圖拿去和黃嘉朗、李偉傑和另一位參加者討論,看看從用家角度可以如何修改。然而四人首次見面其實相當尷尬,楊思恒笑說,「佢哋好怕醜!」「好尷尬,覺得佢係專業設計師,我只係small potato。」黃嘉朗說,李偉傑就覺得,「唔知點畀意見,人哋好專業。」幸好,楊思恒有絕招——他把女兒也帶去,六歲的孩子就成了中間人,跑跑跳跳和眾人說話,打破尷尬的氛圍。
「因為用完會放在太陽館,所以可以加點有關星體的裝飾,用來教小朋友天文知識。」他們提議,可以把本來設計的透明顏色膠片打洞,便會在陽光照射下透出星座形狀。在整體結構方面,由於設計師考慮到成品將由公眾人士合力砌出來,所以結構要簡單,方便組裝。「我本來是想用硬膠塊,一塊塊畀小朋友就咁掛上去,最方便。」年輕人卻提議不如加入多點互動元素,讓小朋友可以在膠片上剪剪畫畫,也提議不如在地下加上人造草皮,確保安全。
「共建共享」:設計要自己砌出嚟
如是者,專業意見加上用家回饋,就完成了最後的遊樂設施設計圖——七彩顏色的馬騮架,中間穿插著有星座圖案的膠片,讓孩子自由組裝,天花吊著幾個足球,比喻星球。「等將來設施運回太陽館,我們會將足球換成星球,符合太陽館的主題。」也能從中教孩子天文知識。
這個設計將會連同其餘19個同樣以「參與式設計」完成的公共設施,於本月25至27日於中環海濱長廊展出。活動首日,設計團隊會和公眾人士一起按設計圖把設施砌出來,實行「共建共享」,如想參與建設,可按此預先報名。
Together We Build 共建共享:大型公共傢俬展暨遊樂會@中環夏誌。慢活風
日期:8月25至27日
地點:中環海濱活動空間
免費入場 (部分活動須預先於網上報名 )
Facebook專頁:Together we build_Skh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