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氣拜拜】韓國水原試推「行人專用區」 居民放心、商戶開心?

撰文:何雪瑩
出版:更新:

從前車水馬龍是繁華的代名詞,今天卻愈來愈多城市擁抱新標準。哥本哈根、赫爾辛基定下明確目標減少私家車數目,巴塞隆拿將市中心劃成無車區等。今年十月高雄市會試行無車小區為期一個月。4年前韓國的水原市亦曾推行同樣計劃,成效如何?
以推廣和研究環保出行為主題的第三屆EcoMobilty Festival,今年將於高雄舉行。過往兩屆主辦單位都會跟主辦城市合作,在當地劃出部分地區,除了送貨的穿梭汽車和救護車外,不讓一般汽車入內,並試行各種新型的環保交通工具,更鼓勵市民步行。有14000人口的韓國水原市行宮洞,就在2013年第一屆大會成為實驗場。

2013年水源市行宮洞區試行一個月的「無車月」,鼓勵市民步行或使用環保交通工具。(水原市政府提供)

提供35種好玩環保交通工具   改善道路設施

不過要真正鼓勵人們放棄依賴汽車,光是禁止車輛進入遠遠不夠。首先市政府為市民提供穿梭巴士,其他地區的人要前來行宮洞,可駕車到行宮洞外圍,再乘穿梭巴士進入。同時大會亦提供35種環保交通工具,包括一般單車、電動車、攝位車(Segway)、電動單車、可以帶上公共交通工具的摺疊單車、方便家庭出行的三人單車等。這些交通工具不單可以免費租借,更分發了四百部給居民和商戶使用一個月。

除了提供其他實用又好玩的代步選擇,市政府更花錢令步行變得更吸引。這一個月內,停車場被改裝成遊樂場和小公園,加裝長凳和不同的玩樂設施,並舉辦大小活動吸引行人在街上駐足和享受公共空間,甚至為市民舉辦單車課。除了以上這些臨時的措施外,亦有長遠和硬件上的改變。政府撥出部分經費來改善步行設施,如填平以往凹凸不平的道路,又重新鋪路、種植物和放盆栽、加闊行人路等。

市政府提供多達35種不同類型的環保車,如單車、電車車、三人單車等,供市民代步。(水原市政府提供)

試驗期間減少600公噸碳排放  兒童安全在路上玩樂

活動正式舉辦前,市政府花了不少時間遊說居民和商戶。大部分人都以為生活不能沒有汽車,市政府於籌辦階段,設置一條24小時熱線供市民查詢。商戶則擔心會阻礙送貨和影響生意。尤其是受路面翻新及改善工程影響,部分商戶需要關門四個月。市政府聽取意見後亦有為他們提供支援。

無車實驗的一個月間,行宮洞發生不少改變。當中1400個住戶的碳排放一個月內減少了600公噸,遠超政府原本的目標。市民紛紛走到街上享受時光。兒童可以在路上安全嬉戲,整條街都是他們的遊樂場。

因為街上少了汽車廢氣、灰塵和非法泊車,餐廳老闆能在街上擺放露天座位,生意增加,甚至有商戶要求將區內永久變成行人專用區。餐廳老闆說,他意想不到少了汽車反而吸引更多市民前來,社區變得更加朝氣蓬勃。

行宮洞是水原市的歷史城區。無車月完結後,市民亦「行上癮」,路面汽車減少,商店生意增加。(水原市政府提供)

實驗過後市民無車「上癮」  主動舉辦無車日

一個月的實驗過去,行宮洞可有打會原型?有記者於實驗完結後一年重返行宮洞,雖然汽車回來了,但市民對使用汽車和步行的態度和習慣已經改變。記者發現行宮洞路面汽車大福減少。有居民甚至組織起來,爭取市政府立法在部分街區將車速限制至30公里以下。他們亦主動在區內其中一條最繁華的商店街,變成每個月一次的行人專用區。

51歲居民 Hwang Yeong認為這是為邁向真正無車的一小步。他記得小時候在街上嬉戲是日常生活一部分,直到汽車在馬路上風馳電掣才告終。現在的無車日他又見到孩子能無憂無慮地騎車四圍走。他正與市政府合作,將無車日由每月一次增加為每周一次。

汽車絕跡街道,馬路也就變成充滿生氣的遊樂場。(ICLEI提供)

餐廳生意增加  居民互相認識

餐廳東主Cho Ehwa亦說,當初因為道路工程需要暫時停業是陣痛,但無車月時生意明顯增加近三分一,並一直維持至今。她起初以為無車實驗會令客人不能駕車光顧,但她發現無車日令行人增加,生意亦隨即增加。以前總有汽車停在餐廳門口甚至行人路上,現在客人吃飯時可以享受街景;道路工程令行人路變闊,不少餐廳亦乘機加設路天座位。

有當地的藝術家表示,他在無車月期間首度結識一位鄰居,他們的住處只有數間屋之隔,卻從不認識對方。從此他們結成好朋友,並一起舉辦社區藝術計劃,以攝影展連繫不同年齡層的居民。

在香港亦有團體倡議將繁忙時間車速慢得有如行人步速的德輔道中,變成只容許電車行駛的行人專用區,並於去年舉辦一日實驗,但距離全面推行仍遙遙無期。香港政府多年來確立鐵路優先的運輸政策,雖然鐵路的確是排放較低而且載客量高的公共交通工具,卻不能解決短途出行的問題,對鼓勵步行亦著墨不多,環顧全球,愈來愈多城市已積極提升城市可步行度,水原市的經驗值得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