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不打小人 為家人祈福

撰文:陳穎然
出版:更新:

驚蟄幾乎與「打小人」畫上等號,腦海自然浮現鵝頸橋底婆婆打小人的景象。走進社區,街坊對驚蟄卻另有一種解讀。

「打小人」向來是驚蟄的焦點。(李澤彤攝)

今年3月5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春雷鳴動,驚醒蟄伏的動物昆蟲。古代農諺有「驚蟄聞雷米如泥」的說法,如果驚蟄當日雷響,表示該年風調雨順,稻谷豐收。萬物驚醒,蛇蟲鼠蟻亦不例外,因而衍生「祭白虎」及「打小人」的儀式,驅逐害物。

驚蟄,又名「白虎開口日」,相傳以祭品餵飽白虎,使白虎不再害人,消災解困。有說祭白虎和打小人兩者互不相關;亦有一說,在白虎面前打小人,白虎便會鎮壓或噬食小人,令小人無法行惡。時至今日,每逢驚蟄,人們通常同時進行兩個活動,不會特意區分。

化繁為簡 小人退散

紙紮舖門前,驚蟄祭拜套裝整齊地疊在桌子上。(陳穎然攝)

除了到銅鑼灣鵝頸橋橋底找婆婆打小人外,不少善信亦會自行祭祀、來個「DIY打小人」。坊間不少紙紮舖,亦會於當眼處放著一堆驚蟄祭拜套裝,老虎模樣的黃色符紙疊在最上層,格外顯眼。祭拜套裝通常10元便可以購得一份,包括金銀衣紙、小人紙、貴人紙、百解等符紙,以及肥豬肉和綠豆。

驚蟄拜祀要待老虎開口之後。洪女士於荃灣街市經營紙紮舖30多年,她表示老虎開口的時間每年各異,甚至不一定在白天。她翻開《通勝》,今年老虎在上午11時44分開口。打開一份祭拜套裝,看著一疊疊或紅或黃的符紙,記者頓感不知所措,洪女士卻說祭祀過程十分簡單,首先用豬肉壓住老虎的嘴,讓老虎吃飽,不要作惡;再把紙品一併焚燒,燃點香燭,最後把芝麻、綠豆撒在地上即可。

那重頭戲「打小人」呢?原來小人紙有男女之分,「哪裡討厭打哪裡,對方常亂說話便打嘴巴。」可有甚麼符咒、口訣要唸?洪女士搖搖頭,「可以說『小人走,貴人來』,隨心說其他話也可以。」不過,她補充指,燃燒小人紙足以把小人趕退。「最好還是不要打,讓小人走遠一點便足夠啦。」

祭白虎 為家人祈福

在荃灣三棟屋博物館外的伯公神位(伯公為客家傳統的土地公,到處皆有),地上放著逾20隻澄黃的紙老虎。善信前來拜祭、燃燒紙品,卻不見有人打小人,氣氛自然不似橋底熱鬧。

滿頭白髮的梁婆婆插上香燭後,誠心閉目合十。梁婆婆自幼隨家人一同拜祭,此後承傳習俗。直到現年80歲,每年驚蟄她仍會拜祭,祈求家人平安。在家人的攙扶下,她笑著說:「最緊要人口平安,出入平安。」

每逢驚蟄,總會出現橋底香火鼎盛的畫面。老婦唸唸有詞,語氣激昂,手起鞋落,狠狠拍打紙片,讓生活不如意的人一洩鬱怨。但,原來驚蟄並非只有錢貨兩訖的「打小人」,祈福除害亦並非只是為了自己的情場仕途。原來驚蟄也有一點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