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區刻板印象.港九篇】觀塘=死城、窮區? 港島人憎被說有錢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香港,土地面積僅約1,000 平方公里,卻總有些地方你從未踏足。彈丸之地,各有各性格,我們一般只從地名、統計數字來了解各個地區,所以才有人問鑽石山有冇鑽石、亦有人斷言住港島一定有錢。再來是新界,「好遠,有冇牛?」係,到現在仲有人會咁問。
不如請18區的居民,親自拆解外間對他們成長地的刻板印象,關於自己社區,他們想說的又是……?

【18區刻板印象‧新界篇】屯門有牛?屯門人:冇牛,卻有素顏美女

油尖旺區:是18區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包括油麻地、尖沙咀和旺角。

旺角:「咁咪好方便囉?」
旺角人:旺角是屬於全世界的方便!


旺角是香港的中心,約人幾乎都是「旺角等!」,所以陳小姐開心說:「很多聚會不用坐車就可以去到。」她形容旺角非常多元化,不只香港人,常聚集各個國家的遊客,所以她不覺得旺角是屬於旺角人,「我直頭覺得係屬於全世界!哈哈。」她早已習慣要跟別人分享自己社區,所以對這種混雜又愛又恨,「太多人,各種污染都很嚴重。假日想去cafe坐下,是極難搵到位,但買嘢真的很方便。」

【旺角之亂】鍾情旺中、Lolita 旺角女生:呢度嘅定位就係Cheap 【社區異想】旺角曾經有碼頭 西洋菜街堅有菜 法國電影都嚟取景

深水埗(羅君豪攝)

深水埗區據《2015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深水埗為最貧窮地區,區內每月住戶收入中位數為7,400元。

深水埗=黃金商場
深水埗人:這裏不危險,很地道的老香港


住在深水埗22年的徐小姐說:「一個人回家時,朋友會說很危險,應付到嗎?」她認為外間覺得危險是來自南亞裔人、深水埗人多混亂和擠逼,「刻板印象囉。」黎先生試過「凌晨4時行,都沒有問題。旺角都雜,對不對?」他也在區內遇過街頭騙案,但認為只是巧合。
深水埗居民收入較低,區內物價也較低,「 黃埔買支酒百多元,深水埗買可能90多元,差幾十元。」黎先生認為西九龍中心是個難得未翻新的商場,可以保留舊時感覺。「深水埗所有東西都很平民,其他地區全是連鎖店,深水埗依然是個可以吃平價豆腐花、雲吞麵的地方。」徐小姐喜歡這種地道的老香港。

何文田愛民邨(余俊亮攝)

九龍城區:以住宅樓宇為主,包括九龍城、九龍塘、何文田、馬頭圍、土瓜灣、紅磡等地方。

何文田=何文田村或旺角
何文田人:低調+勝利道+子華神


有些人不知道何文田具體位置,鍾小姐解釋近旺角,別人就認為何文田如旺角般多人或方便,「何文田比旺角靜、整潔、街道沒那麼窄。樓下有好多茶記,但不會像旺角全是小食,不會有大媽跳舞,不會有sasa和colourmix。」她形容何文田是個低調的社區,多人住卻少人想起,不像旺角那種混雜,是公屋、唐樓和豪宅並存的地方。有甚麼區內名物?「勝利道,是一條寵物街,也有一個傳說:有個穿女裝的男人,經常出沒勝利道。因他以前是個有錢佬,整條勝利道都是他的,被騙身家後變得精神失常,抱着狗露宿勝利道。」鍾小姐沒有再見過他,有人說他過身了。「還有很多明星住附近,會見到子華神。」何文田地鐵站通車,暫未看見鄰近何文田邨的變化,「但何文田近旺角東位置有很多重建項目、新樓盤、很多店舖共亦因而倒閉。」

【愛民邨導賞】英女王到訪、電影拍攝場景 街坊:威過真正華富邨

黃大仙區:據2016中期人口統計數字,黃大仙區長者人口比例全港最高,達17.2%

黃大仙「咁你咪成日拜神?」
黃大仙人:沒入過黃大仙廟 太多老人家

「外國人先會覺得很有趣才會去黃大仙廟,自己人不會去返旅遊景點。」鍾先生說。居於旅遊景點附近,林先生說只是大時大節比較多人,沒有什麼影響。鍾先生也認同:「我知道商場成日變,成日裝修,但我住那邊(鳳德村)沒變,商場翻新沒有妨礙我。」黃大仙的變化,始於黃大仙中心和龍翔中心/廣場合併,統一作黃大仙中心,再分為北館和南館。名字變,老人家消磨時間的麥當奴變成運動用品店,學生流連的藍天使餐廳變成金舗,再改成米芝蓮餐廳,扶手梯不停壞,旅遊車一直增加。

二人同樣不太欣賞這個舊區,林生說:「黃大仙特別多老人家,我比較喜歡新區,想住沙田,便利。」

觀塘區:貧窮率及貧窮人口曾為全港最高,現排第二位,而長者人口比例亦是全港第二高。

觀塘=死城、窮L地方?
觀塘人:有人情味、我不要第2個CBD!

「現在大多會笑觀塘咩都冇,好似死城,又或笑是窮L,因為係18區第二窮。」郭小姐無奈地認同。自她出生起,重建觀塘計劃已開始,20多年過去,整個觀塘空了一半,如死城「沒有銀都寶聲,基本上最旺的地方沒了。」空的地方卻沒長出新物,只有一幢豪宅,「要咁多CBD(商業中心區)做乜?我不想住的地方勉強Upgrade,變成糖衣包着內裏千瘡百孔的地方。既然有人覺得觀塘係窮,又多老人家,咁不如幫下佢哋喇。」郭小姐形容觀塘是個有人情味社區,但沒有了熟悉的炸醬麵、串燒,「交通差咗,塞到爆咗,好炆憎。」她自言或許會離開變質的觀塘,但仍熱愛這個成長地,「睇住佢變好心噏。」

觀塘(吳煒豪攝)

中西區:居民收入全港最高(月入中位數1.7萬元),其次是西貢、沙田、荃灣,灣仔。

中環=商業、金融
中環人:它有舊城區一面


「聽到最多是『嘩,你是有錢仔!』,其次是『中環有得住咩?』、『你住山頂?上山咪好困難?』。」每次江先生都要解釋,舊中區警署和中環扶手電梯也有不少住宅,別人才恍然大悟。他亦非住在山頂,而是山腳,並不是大家想像中有錢,「大家只會想到商業、金融或摩天大廈,它輝煌表面亦隱藏舊城區一面,如舊式街道、孫中山徑等,背後很多歷史故事。」江生認為大眾很易忽略中環另一面,或許是被新發展掩蓋,使中環變得不是他熟悉的地方,「以前會有社區的感覺,有鄰舍,因為有茶記、有報紙檔。興建PMQ之前,也有很多舊式店舖,現在沒有了,那些每天在消磨時間的公公婆婆都不知往哪裡去了。」他不喜歡這種新的變化,「SOHO區擴大、地鐵通車,變成是外國人的地區,我吃的牛腩河店、『叫餸食飯』的地方全消失了。」

灣仔區:灣仔和中西區居民的教育程度為全港最高,近4成人持大學學位。

灣仔=有錢
灣仔人:嘈、逼、污糟


「話你好有錢。」曾住灣仔的周先生說,朋友都不是問,是斷定住灣仔就是有錢人。他認為不是對港島區的刻板印象,而是灣仔,「你說住柴灣、西灣河,他們不會覺得你有錢。(記者:咁你咪好有錢?)好窮,租樓咋,如果有錢住在私樓啦。」周生急忙解釋。

朋友都羨慕灣仔的便利,周生認同,但他形容的灣仔是:逼、嘈、污糟,全是負面。「我住近馬路,窗門都是塵。樓下馬路一直都有車,夜晚又有醉酒佬大嗌,整天都很嘈。」說到灣仔地標:會議展覽中心,郭生再搖搖頭,「 會覺得展覽令灣仔更擠逼。」他後來搬到屯門,覺得去市區很遠,「雖然坐車比較辛苦,但回到家,屯門令我很舒適,一切都值得的。」

【灣仔公共空間1】人均公園面積竟然是0! 政府搞緊乜?

灣仔(梁鵬威攝)

東區:包括炮台山到柴灣,全港接近400萬勞動人口中,東區是全港第四位多勞動力(303,400人)。

太古=有錢
太古人:日韓鄰居搬走 新鄰居是內地人?


住港島有錢,這個概念早植根港人腦海,所以顏小姐不會說自己住太古,而是鰂魚涌,「覺得好煩,唔想解釋,聽到住太古會覺得是中產。現在樓價高,買到樓就真係有錢啦。聽過有同學住銅鑼灣,又即刻畀人話有錢。」繼灣仔後,東區是全港18區中第6高收入地區,居民月入中位數是1.5萬,與全港入息中位數1.5萬元一樣,剛好是那1/2。

顏小姐形容太古是個宜居地方,交通和環境以外,她愛這裏的混雜,「像一個獨立社區,要商場有商場,要平民一點,西灣河也有。」不過,她自言以往區內較多日本、韓國人居住,現在到鰂魚涌公園散步卻聽見有人說普通話,她詫異不知不覺有內地人成為她的新鄰居。

鴨脷洲(陳焯煇攝)

南區:是基層、中產、富豪互存的地區,包括鴨脷洲、薄扶林、香港仔等地。

南區「喺邊㗎?」
香港仔人:冇本土店,只有Starbucks


「同學聽到住南區,覺得很遠,不知正確位置。我說香港仔那邊,他們問香港仔在哪?總之銅鑼灣再坐半小時車程。」鍾小姐沒好氣地說,這個大家都不知道的地方正好,可以靜靜地看海。南區也很和諧,她認為原因是多老人家,沒有地鐵是唯一的不便,所以她不知道烏溪沙在哪,藍田、彩虹也未去過。不過,這個可以安靜聽海的地方開始變,「 多了倒模式的大型商場,本地店舖沒有了,全是貢茶、Starbucks。 以前很多自家豆漿店、自製麵包, 一更新就什麼就沒有了。」港鐵預計2026年,南港島綫(西段)將會通車,到時南區又會變成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