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增輿情分析準確度 源大數據社交智能助機構提高決策效能

撰文:陳嘉慧
出版:更新:

現時社交媒體成為掌握社會脈搏的重要平台,如何從海量數據中提煉具價值的訊息是現今世代必備技能;近年人工智能(AI)發展迅速,亦大大推動輿情分析應用。網絡輿情分析公司源大數據創辦人張榮顯就分享如何運用大型語言模型(LLM)等最新技術,配合學術知識及團隊多年自然語言處理經驗,有效提升分析層次及準確度,以助企業和機構掌握最新網上輿情焦點,提高決策效能。

源大數據創辦人張榮顯解釋指,理解輿情就好比人在社會中如何了解他人、感知環境變化和作出反應;以企業的角度來說,就是如何即時從大眾的反應得出洞察和知識,並迅速給予正確的回應。(盧翊銘攝)

本港十號風球、世紀暴雨多處水浸等,這是都是社交平台輿論熱點,特色都是來得快、去得快。具傳播學及互聯網研究學術背景的張榮顯借用心理學概念「社交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解釋指,理解輿情就好比人在社會中如何了解他人、感知環境變化和作出反應;從企業角度出發,「就是如何即時從大眾的反應得出洞察和知識,並迅速給予正確回應。」

ChatGPT面世後引起轟動,其核心技術、大型語言模型亦推動輿情分析有突破性發展。張榮顯稱,團隊本身有多年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等經驗,因此能迅速將最新技術應用到公司產品及服務之中。

他舉例指,新面世的大型語言模型有助提煉內容前文後理的邏輯關係,分析當中語調、是否有反諷意味等,可大大提升準確度,省卻不少人工編碼的程序。再加上公司自主研發的產品工具和平台,包括統計、大數據、算法等模組工具,能靈活地為客戶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他亦提到,其團隊有多年中、英文,尤其是廣東話的自然語言處理經驗,能助客戶掌握本港的網絡生態。

大眾對輿情分析的印象大多有關市場營銷,張榮顯指出輿情分析遠不止於此,而是可應用於更廣泛的公共服務決策層面,例如颱風暴雨前後的交通、水浸、設施損壞情況等,即時掌握大眾對這類突發事件的反應,十分有助決策。

他續指,在社交媒體世代,如何整合不同數據來源,並以AI和數據作決策,提高效率和競爭力是非常關鍵。至於獲得訊息後亦需整合和分層,包括哪些是管理層應該去了解的、哪些是中層或前線人員需要知道的,機構可按需要制定自動化通知流程,確保第一時間獲得重要訊息。

社交媒體大數據於疫情下及後疫情時期均扮演重要角色,源大數據於疫情期間推出「COVID-19實時追蹤公益平台」,集合當時社會最關心的議題、整體及同溫層情緒,並提供舒緩壓力的方法。及至疫後復常,張榮顯和團隊再推出旅遊熱話大數據開放平台,供社會了解整體復蘇趨勢及氣氛轉變。

張榮顯認為,人類智慧和人工智能有機融合,有助解決社會上的複雜問題。(盧翊銘攝)

張榮顯認為,「人類智慧和人工智能有機融合,有助解決社會上的複雜問題。」他以公司旗下的法律分析平台為例,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法律文本,能大為縮短一般人蒐集法律條文的時間,更能促進法律知識普及化。

然而新技術並非百分百可靠,他舉例指,除了私隱、安全性等問題,生成式人工智能會產生非事實內容,亦即所謂的「AI幻覺」的情況,因此需要人以專業角度去判斷這些內容的真假和優劣。張榮顯表示,他和團隊在處理和分析多模態數據方面,就特別著重融合嚴謹的學術方法和靈活的商業準則,以得出更加可靠的洞察以及更精闢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