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本港近十年食物中毒個案 沙門氏菌佔多數 常見類別一文看清

撰文:林奧莉
出版:更新:

近日香港及台灣頻生食物中毒事件,大埔林村香港青年獎勵計劃賽馬會愛丁堡公爵訓練營周一(7日)有55人報稱不適送院,疑與晚餐的卡邦尼通粉有關;而台灣桃園則有越南法國麵包攤爆發懷疑集體食物中毒,通報涉及400人,逾30人送院。香港注重食物安全,重視食物中毒個案,到底本港每年有多少宗個案?當中大多是甚麼原因?以下詳列本港食物中毒個案數字與原因。

根據衞生署近十年統計,每年共錄得約130至300宗食物中毒個案。今年首6個月接獲138宗個案,已超出去年全年總數。疫情期間,相信由於巿民減少大型聚餐,食物中毒個案的受影響人數較往年少,相比2019年共881人受影響,2020年至2022年的受影響人數由570至670人不等。

按月份計算,4月至9月是食物中毒的高峰期,發生最多個案,相信與春夏季氣溫偏高有關,未經妥善保存的食物容易變壞。

按食安中心分類,大多數的食物中毒個案均與細菌性致病菌有關,佔六成至九成,其餘則包括有病毒、生化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個案。

在各種細菌中,沙門氏菌及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導致食物中毒的細菌,2022年分別佔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個案約56%和36%,涉及生吃或未經煮熟的蛋及蛋類製品、肉類、家禽及其製品、海產,以介貝類水產動物海產製品和醃製食品等。

其餘細菌則包括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金黃葡萄球菌和蠟樣芽孢桿菌。

以沙門氏菌類為例,食物中毒會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和發燒的徵狀,潛伏期通常是12至36小時。食物環境衛生署建議,應徹底煮熟食物,以及於製造糕點和甜品時,避免使用未經巴士德方法消毒的蛋。

▼▼▼即看以下各類致病媒介的資料和預防方法▼▼▼

哪個細菌最常導致食物中毒?

沙門氏菌是主要導致食物中毒的細菌,詳情看此...

截至2023年首半年,本港共錄得多少宗食物中毒個案?

今年首6個月錄得138宗食物中毒個案,已超出去年全年總數,詳情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