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荒│政府擬推牙科生「綁公營3年」 數據揭公僕受惠街症少到咁
牙醫人手不足,港府擬修訂《牙醫註冊條例》,包括建議要求本地牙科畢業生註冊前須於公營醫療機構實習1年,以及要求本地培訓的非專科牙醫,須在公營機構服務2年等,即至少要在公營系統服務3年才執業。有意見指,除了牙醫人手不足,政府牙科服務向公務員傾斜,若不改變服務比例,一般市民仍難受惠。
到底本港牙醫有多短缺、人手比例與其他發達經濟體相差多遠?公私營執業分布如何?公營牙科診所又有多大程度服務到公眾?以下一一話你知!
現時本港有約2,500名居港註冊牙醫,據2021年公布的《醫療人力規劃和推算》,本港2020年牙醫短缺估算達150名全職人員,預計情況將持續至2040年方扭轉。
而按人口比例計,本港每萬人口中,只有3.8名牙醫,於一眾發達經濟體中屬偏低,遠低於日本(每萬人口8.3名)、韓國(每萬人口5.2名)、以色列(每萬人口8.6名)等。
本港公共牙科服務不足,政府有意增加牙醫註冊要求,包括要求於公營機構實習1年及服務2年。而統計亦顯示,本港牙醫大部分於私營機構執業,比例超過七成,只有不足三分之一於公營機構就業,加上近年公營系統牙醫離職人數上升,亦加劇人手短缺情況。
有意見指,僅以服務年期「綑綁」牙醫,無助改善公共牙科服務不足情況,因現時資源過於傾向公務員。例如衞生署轄下40間牙科診所均主要面向公務員,僅11間提供街症,於全港18區中分布亦不均,僅覆蓋10區,並且每間診所每星期分別只提供一至兩節街症公眾服務,每節名額僅30多至80多個,不時會出現市民通宵輪候的情況。
政府去年對牙科診街症推出「初步登記」安排,合資格市民可於診所提供服務當日午夜12時起初步登記,早上才須於原定派籌時間返回診所正式取籌和正式登記,免通宵排隊,但牙醫街症完全未能滿足市民需求。
服務總人次方面,以2021年為例,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服務量逾70萬人次,公眾人士僅約2.8萬人次,佔比只有約3.7%,可謂杯水車薪。
事實上,政府現行的牙科政策著重宣傳、預防教育,藉以改善口腔健康及預防牙患,至於面向公眾的服務僅包括緊急止痛及脫牙、為有特別需要的人群提供牙科護理服務等,整體市場仍由私營主導。
而私營牙科診所收費不低,基層市民未必能負擔,甚至會因經濟壓力而忽視牙齒健康。有調查指,本港基層長者完全失去牙齒比例達13%、高達八成基層兒童有牙患,兩組數字均遠高於整體人口情況,情況令人關注。
另外,社會一直有聲音要求增加培訓牙齒衞生員等牙科輔助人員,以分擔牙醫工作量,並為基層提供更多資助牙科服務。至2020年底,本港有497名登記牙齒衞生員,當中逾九成於私營界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