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文化創意產業佔GDP低到咁!最有價值唔係影視?5張圖看行業現況
港府近年銳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新一屆政府更特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統籌文化工作,另外近年M+博物館、故宮文化博物館等相繼落成,娛樂事業方面亦有偶像組合MIRROR等掀起浪潮,無綫節目《聲生不息》更令廣東歌重新受到重視,到底本港文化創意產業近年發展如何?哪類產業做主導?就業規模有多大?對外輸出又有多少?以下以5張圖呈現行業現況。
據統計處最新發表的《香港的文化及創意產業》專題文章,疫情前本港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價值(註:收益扣除成本的淨生產值)每年可達1,200億至1,300億元規模,至2020年受疫情影響按年下降10.7%至約1,156億元。不過,文化創意產業於本港整體產業結構中所佔比例仍較小,2020年行業增加值佔本地生產總值(GDP)僅4.5%。
統計處定義的文化創意產業涵蓋多個範疇,除了文化、藝術等,亦包括新興創意產業。現時規模最大的是軟件、電腦遊戲及互動媒體,2020年增加價值達544億元,遠高於藝術、設計、出版業等傳統文化產業。
而與偶像、娛樂相關的行業規模就更小,其中電視及電台業2020年增加價值約為60億元,而電影及錄像和音樂行業增加價值僅約21億元。不過統計處數據最新僅至2020年,未能反映近年MIRROR等偶像效應對行業的影響,但按行業規模來說,相信難以超越軟件、電腦遊戲及互動媒體。
就業規模方面,近年文化創意產業就業人數介乎22萬至23萬人,疫情前於全港就業人口中佔比約為6.1%。疫情下的2020年文化創意產業就業職位按年減少約8,300多個,不過或許因為所受影響或未如其他行業嚴重,相關職位佔整體就業的比例未有下跌。
統計處指,文化及創意產業是香港最具活力的經濟環節之一。貿易表現方面,疫情下的2020年相關貨品出口達5,739 億元,較2019年稍升0.5%,而服務輸出則較2019年減少12.7%至約2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