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助推廣金融科技?四種支付工具多300萬登記、增8萬商戶使用

撰文:研數巴
出版:更新:

港府近年銳意發展金融科技(Fintech),由2015年相關督導小組成立,至去年公布「金融科技2025」策略,幾年間本港行業發展如何?而政府去年及今年均以電子形式發放消費券,藉以推動電子支付市場,究竟能為支付工具帶來多少新用戶?

金融科技是指利用大數據或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推動支付、投資、貸款等領域的金融創新。根據立法會《數據透視》,本港2021年有超600間金融科技公司,當中近五分之一涉及財富管理科技,其次是支付和匯款(13%)及金融科技企業解決方案(12%)。

文件形容,近年金融科技初創企業數目持續增長,催化帶動整體創科行業發展,2021年在調查所涵蓋的3,755家初創企業中,近13%、472間為金融科技初創企業,較2015年低於6%的比率倍增。

傳統金融機構方面,文件引述金融管理局2019年的調查顯示,約半數銀行已將金融科技用於部分支付及帳戶服務等。當局累計已批出8個虛擬銀行牌照,此外有4間保險公司獲發虛擬保險牌照。金管局2016年推出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沙盒),讓銀行及夥伴科技公司可在毋需完全符合監管規定的環境下測試產品,截至2021年底累計試行項目達234個。

而對於一般消費者,較經常接觸到的金融科技應用估計是電子錢包。文件指,金管局在2018年9月啟動可跨銀行、跨電子錢包的支付平台「轉數快」,至去年第四季累計登記數目已達到960萬,交易量亦較2018年升逾10倍。

至於去年的電子消費券推動電子支付的效果如何?文件指,截至去年9月底參與計劃的四個儲值支付工具(即支付寶香港、八達通、Tap & Go「拍住賞」及WeChat Pay HK)合共錄得逾300萬新登記消費用戶,以及8萬個新登記商戶,包括的士司機和街市攤檔,更帶動去年第三季上升至732億港元,較同年第一季升逾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