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推產業多元 4大支柱貢獻逾半GDP 6優勢產業仍無優勢?

撰文:數因斯坦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報告》即將發表,如何推動產業多元化是重點之一。事實上,本港討論產業轉型多年,惟至今仍然高度倚賴4大支柱產業,相關行業佔本地生產總值(GDP)比重仍高達56%。而近年外圍環境複雜多變,更顯出產業單一化問題,其中貿易物流業就因各地競爭增加,導致收益下跌,職位數目亦持續減少。
另一方面,創科、文化創意等6大優勢產業的「優勢」似乎尚不明顯,該政策方向提出至今10多年後,6項產業合計對GDP貢獻度仍不足一成,職位佔總就業比重仍不足兩成。現時產業結構下,具前景的職位未必足夠,不少市民只能從事低薪行業。

4大支柱產業分別是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專業及商用服務,多年來貢獻本港約五成GDP。統計處最近一期數據顯示,2022年4大產業佔GDP比重為56%,當中貿易及物流業佔比達22.5%最高,較金融服務業(22.4%)稍稍高出0.1個百分點。

4大支柱產業分別是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專業及商用服務,多年來貢獻本港約五成GDP。(資料圖片)

支柱產業對GDP貢獻度高,本身不是問題,真正問題在於部份支柱行業極易受外圍環境影響,例如旅遊業的增加價值,就在疫情影響下幾近「清零」;而支柱產業之首的貿易及物流,亦在地緣政治、各地競爭增加等多重因素夾擊下,於2022年錄得按年收縮5.6%(註:以增加價值市價計)。

事實上,為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港府早於全球金融海嘯後的2009年已提出6項優勢產業,即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教育產業、醫療產業、檢測和認證產業、環保產業。惟政策方向提出10多年後,優勢產業的「優勢」仍不明顯,2022年合計佔GDP比重仍僅不足一成。

6項優勢產業之中,文化創意產業的經濟貢獻最高,所錄增加價值1年超過1,200億元,但佔GDP比重僅為4.5%。至於港府近年產業政策重心之一的創新科技,2022年增加價值約257億元,佔GDP比例不足1%。

產業待升級 不少市民只能從事低薪服務業

產業結構亦直接影響本港就業分布,其中支柱產業之一的貿易及物流業,以往從業人員達70萬至80萬人,佔全港就業職位比例高達24%,而近年行業環境轉變,令就業人數持續下降,至2022年跌至不足60萬人,佔總就業比例僅16.4%。至於金融服務業,雖然經濟貢獻度甚高,但只提供約27萬就業職位,佔總就業比重只有7.5%。

產業有欠多元,不少市民只能從事零售、餐飲及酒店服務業、建造業等基層行業。統計處數據顯示,現時上述行業共吸納逾86萬打工仔,佔所有行業職位比重逾26%,惟類似職位大部份缺少向上流動機會,且大多低薪、長工時。而產業升級轉型有助創造更多具前景的就業職位,但較能提供此類職位的6項優勢產業,2022年僅提供約53萬個職位,就業貢獻度尚不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