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4.8億資助逾百香港電影 《毒舌大狀》票房破億 成本咁低?

撰文:數因斯坦
出版:更新:

港產片近年屢創佳績,例如最近上映的《九龍城寨之圍城》,就吸引大批戲迷入場觀看,票房更已突破1億元;這些本港電影除了由私人市場投資外,部份亦獲政府資助製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早前書面回覆立法會查詢時表示,電影發展基金(下稱「基金」)至今資助過百部電影,包括《毒舌大狀》、《阿媽有咗第二個》、《年少日記》、《燈火欄柵》等都票房大捷,當中有一部更創下港產片史上首個過億票房紀錄,至今仍高踞累計票房第一位!

局方指,基金一直循四大方向支援本港電影業的發展,包括推動人才培訓、提升港產片製作、拓展市場,以及拓展觀眾群。基金先後推出「電影製作融資計劃」、「電影製作資助計劃」、「首部劇情電影計劃」、「薪火相傳計劃」等項目,至今批出接近4.8億元資助(包括融資額,下同)。

紀錄顯示,在2020年之前年份,基金每年批出資助介乎百多萬至2,600多萬元;及至2020年,政府因應疫情影響,推出「電影製作融資計劃 – 放寛措施」支援業界,讓所有合資格申請均可獲得最高融資比例(即製作預算的40%或900萬元,以較低者為準),再加上新推出「薪火相傳計劃」等,當年批出資助額超過4,700萬元,至2021年增至9,100萬元,2022年進一步升至逾1.15億元。獲資助電影數目於2021及2022年亦是歷來最多,分別達16及17部。

《毒舌大狀》是本港首部破億元票房的港產片。(劇照)
+32

不少獲資助電影都非常賣座,當中由黃子華、王丹妮、謝君豪等領銜主演的《毒舌大狀》,據香港票房有限公司統計,該片本地票房達1.15億元,是本港電影史上首部票房破億的港產片。翻查資料,《毒舌大狀》製作開支約2,200萬元,當中電影發展基金資助約887萬元,換言之,本地票房收入是製作成本的5.5倍,是近年最「賺錢」的本地電影之一。

作為比較,仍在上映的《九龍城寨之圍城》成本約3億元,主要由私人市場投資,截至6月中旬本地票房逾1億元,內地票房約6.8億元人民幣(港幣約7.4億元);同樣由私人企業投資的本港科幻電影鉅製《明日戰記》,成本據報達4.5億元,所收本地票房約為8,182萬元,內地票房約6.8億元人民幣(港幣約7.4億元)。

其他收獲較高票房的受資助電影,還包括由姜濤、毛舜筠、柳應廷等主演的《阿媽有咗第二個》,以及改編自2013年大角咀弒親碎屍案的《正義迴廊》,本地票房進賬均逾4,000萬元。此外多部探討社會議題的電影,如《年少日記》、《淪落人》、《一念無明》等,亦都有過千萬元本地票房(註:票房數字未按通脹調整),成績相當不錯。

分析70部已上映獲資助電影的本地票房成績,當中有24部電影票房收入達500萬元,包括票房過億的《毒舌大狀》、14部電影票房收入達1,000萬元至多1億元以下,以及9部票房介乎100萬元至500元萬以下的電影。

票房收入令人滿意,固然可增加市場投資信心,然而不同電影有不同主題或定位,目標受眾亦有所不同,難以單憑票房成績來定奪一部電影好壞。而文體旅局亦指出,基金迄今所資助電影中,一共起用超過100位新晉導演和監製,獲得逾160個本地及國際獎項,而電影製作融資計劃亦創造超過3,500個工作機會。局方表示,會就培訓人才、創造工作機會、票房及所獲本地和國際獎項等多方面評估計劃成效,並會因應電影業界發展需要不時檢視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