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罪案急升49.6%損失55億元 網騙達2.7萬宗 AI釣魚冒起要小心

撰文:數因斯坦
出版:更新:

網上騙案日益猖獗,新一份立法會《數據透視》指出,2023年科技罪案按年急升49.6%至34,112宗,當中八成屬網上騙案,主要包括購物騙案及投資騙等。此外近年網絡釣魚愈趨嚴重,更開始出現生成式人工智能(AI)、二維碼等新式釣魚攻擊,令偵測難度大增,當局因而推出多項措施以助各界提高網絡安全意識。

文件指,過去4年本港科技罪案每年增長,均遠超整體罪案率同期增幅,與全球的趨勢吻合。而科技罪案所涉財產損失亦呈升勢,其中2023年損失金額逹55億元,較2022年約32億元大幅增加71.9%。

2023年科技罪案按年急升49.6%至34,112宗,當中八成屬網上騙案。(資料圖片)

整體科技罪案中,高達80.1%或27,314宗屬網上騙案。當中網上購物騙案最為普遍,比例超過三成;而網上投資騙案(佔18.7%)和網絡釣魚騙案(佔15.8%)等亦較常見。

網絡釣魚攻擊日趨普遍,不少公私營機構都曾「中招」。文件也提到,隨着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術冒起,網絡釣魚攻擊亦更加精密,令分辨虛假信息或網站,以及偵測網絡攻擊的難度大增。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去年共處理3,752宗網絡釣魚攻擊,按年急增27.4%,而釣魚攻擊佔整體保安事故的比例亦增至48.4%。

據香港生產力促進局2023年調查,企業年內遇到的各類釣魚攻擊之中,電子郵件釣魚最為常見,比例達79%;其次是假冒其他機構的網絡廣告(45%)及網絡釣魚電話(35%)等。另外去年涉及AI及二維碼技術的新式釣魚攻擊,亦分別達8%至9%。

推多項措施助提高網絡安全意識

為提高社會各界的網絡安全意識,當局近年推出多項措施,包括面向機構及僱員的科技券計劃、網絡安全資訊共享夥伴計劃、網絡安全員工培訓平台等。

警務處亦推出「防騙視伏器 」、「騙視伏 App」等工具,協助公眾識別詐騙和網絡陷阱。這些工具如發現潛在詐騙、網絡安全風險或可疑轉帳,便會向用户發出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