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空間。建築】原子家庭建屋概念扼殺自主空間 何來談性愛?

撰文:余婉蘭
出版:更新:

我們有一種城市經驗,被高密度的人口和樓宇擠壓得私密空間也逐點失去,隔一幢薄牆或門上不了鎖,那種擠壓有時連私密空間內的性也隱約曝了光,獨特都市經驗自孩提時代已經有。與在主流媒體書寫建築、大學任教建築課的英國註冊建築師(RIBA. London)黎雋維聊性空間,一來大家就異口同聲說起,不少人小時候曾不小心撞破過父母做愛,印象永不磨滅,或者沒有自己房卻要隱密著性需要,很港式的集體經驗,同一屋詹下,性空間的模糊界線竟劃分出我們一些幽微的成長記憶。

【性空間。劏房】小夫妻屈無窗劏房 鄰居保持陌生叫床可以無顧忌

【性空間。下格床】 男生與妹同房20年 一小格的性生活與慾望

【性空間】性治療師解畫 因空間問題引致的性障礙

「空間和性行為有很微妙的關係,生活於高密度居住環境,在禁忌與尷尬中游刃也是一種情趣。」黎雋維說。(楊程攝)

性空間是生活最基本

「性空間是非常真實的urban experience,每個香港人深切的日常體會,真實但從來不講。」黎雋維說。在香港,一談性空間人人條件反射接下一句「土地問題」,黎雋維是少數探討性空間的建築學人,記者網上搜尋他數篇文章,以建築角度講性空間,算是提供「土地問題」以外的另類角度。

「香港對性既壓抑又禁忌,性空間又是什麼模樣?我所講的性空間,包括氣氛、空間質素和視覺表達等。眼見城市裡性空間,如時鐘酒店或一樓一,烏燈黑火,幽閉,永遠見不到門面,就是一些視覺上隱藏了的空間。」黎雋維見香港時鐘酒店,多在唐樓一二層,沒有窗,一些暗啞侷促的地方。他時有想像,未來十年二十年,有多少比例的港人下一代在時鐘酒店製造?想像一對夫婦製造愛情結晶品,如此浪漫之事,在一個連窗也沒有、借來春宵幾小時的地方發生,最真實的寫照最真實的未來。「不是每一個年輕人有自己的地方,他的性空間在哪?你不介意花錢,去酒店囉。有錢就有性空間,這件事好階級化。」在香港,空間和金錢的掛勾太強。

性生活並非奢侈享受,而是基本。一所房屋的功能,除了睡覺、衛生、煮食等空間,性生活亦同樣是生活的基本。現代主義建築要好好回應這些基本生活要求,空間要盛載好包括性生活在內的各個環節,才算得上健康、摩登、進步的現代生活。
瑞士建築師Hannes Meye
黎雋維覺得劏房是一種創意,但只是經濟考量的創意,為求利益最大化,把平面炒到盡,賣到最貴。(楊程攝)

新的建屋類型:共居住宅

在黎雋維寫的文章《性生活空間短缺問題》中讀到「原子家庭」的概念,即一對夫婦加上一兩個年幼子女的家庭,社會結構中最基本的單位,公營房屋正以「原子家庭」的概念設計出來,沒有間隔,預設整個單位都是夫婦的私人空間,這種佈局由早期集體住宅,流傳到20、30年代戰後香港的公共房屋設計,當子女長大後,再另組成新的「原子家庭」,搬去另一間公屋。然而這些設計沒有考慮過,子女長大後,未有能力搬走,要面對私密空間「零」的問題。

「政府用原子家庭概念去做公營房屋,是由寮屋一跳跳去公屋,香港八十年代整個社會經濟隨此模塑。現在香港面臨另一個大跳躍,應該要有建築空間的新類型,如共居住宅(Co-Living)。」黎雋維指的是一班年紀和工作背景相近的年輕人合租空間,自已有一間100、200呎的房間,客廳、廚房及浴室就共用。「公屋模式曾經輝煌是因為核心家庭,社會由一男一女及一對子女的家庭結構組成,那種飯廳、一兩間睡房的設計很適合,但現在不適合了,有幾多人坐在客廳睇電視?好多地方已經用不著,對於單身年輕人而言,一人一部手機,有自己一間房再加幾處共享空間就好足夠。」

什麼為之好的性空間?他覺得不是指公共做愛的空間,而是談情說愛的地方,在香港,談吓情都要消費,去公園都俾人趕,街燈太亮,香港少浪漫空間。(楊程攝)

年輕人房間有性的暗示

黎雋維在另一篇文章《公營性愛建築的可能性》中提到18世紀法國建築師Claude-Nicolas Ledoux設計過一個奇特建築,圖則外形酷似男性生殖器官,名為 「House of Pleasure」,供年輕男女透過性愛體驗而接受性教育的場地,直長的部分排列着一個個房間供人使用,他寫了一句:「這所公共性愛場所,有社會作用,年輕人能好好釋放情慾,社會就能夠重新建構秩序。」黎雋維笑說,年輕人有好的居住環境,就沒有革命。

一個奇特建築 「House of Pleasure」,平面圖則像陽具。(被訪者提供)

對於性活躍的年輕人,私人空間永遠帶有性含意,考慮異性或同性訪客來時,空間如何呈現這傾向,黎雋維想起日本建築師隈研吾寫的《十宅論》,如男生在房間掛上網球拍,充滿性的暗示,暗示自己健康,而性方面很有能力。他覺得,即使性愛未必發生,至少有個自主空間讓你掛上網球拍,期待有朝一日性愛出現。比較之下,黎雋維認為和家人一齊住公屋而沒有自己房的年輕人最慘,做所有事曝光人前,喪失私隱,關係多親密也總有不想曝光。「在一個都市,你唯一可以話事是你的房間,想擺什麼就擺什麼,切離了公共空間,私密空間給我們自主。這種自主比性空間排位更高,沒有自主空間,何來建立自我形象及價值,何來談性愛?」

(楊程攝)

黎雋維

畢業於香港大學建築系及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曾任教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及香港大學SPACE建築系。

2016年創辦aona建築工作室,後再在香港大學修讀博士課程,研究東亞現代建築歷史,除設有個人網站,亦於主流媒體書寫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