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乳癌末期醫告知只剩半年命 大馬婦無力負擔標靶藥終靠正念治愈

撰文:馬來西亞東方網
出版:更新:

「去年醫生終於說我可以『close file』了,現在一年只需要做一次如乳房X光檢查(Mammogram)就可以了。」抗癌14年,張滎軒靠著自己的方式「治愈」自己。

張滎軒在2009年的某段期間發現自己的胸部經常出現疼痛感,剛開始她以爲那是經期反應,便不以爲然。然而在經期之後,她依舊能感受到胸部的疼痛,意識到情況不太對勁,趕緊前去求醫。「醫生檢查之後跟我說沒問題,但我還是覺得痛,要求醫生再仔細檢查,才發現腫瘤長在乳頭上。」張滎軒直言,一般乳房檢查都只檢查乳頭周圍,但她的腫瘤位置有異,若不是要求醫生仔細檢查,或許也不會找到問題的根源。

得知自己患癌,當醫院提出讓她做抽樣檢查時,仍處於震驚狀況的她只表示會考慮,并沒有立馬答應。「可能醫院擔心我臨陣逃脫,沒有去做檢查,趕緊通知我的婦產醫生,就這樣我隔天就回去做檢查,一天内就拿到報告了。」從確認患上乳癌第二期到排期動手術,期間只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回想起當時的情況,她説自己心裏害怕,但擔心醫院重新排期需要等候多時,只好答應立馬動手術。

原以爲患癌、動手術已經是最大的考驗,後來才發現這只是開始,更挑戰的是化療對自己毫無作用。「動完手術之後,我才知道我的癌細胞是很凶猛、散播很快的。」短期内,她從第二期擴散至第四期。

患乳癌14年,大馬婦靠「重新做人」逃出鬼門關。(點擊放大瀏覽)▼▼▼

+8

只剩下半年壽命 學習做人

「化療對我來説沒有效果,但我沒有錢用標靶藥,乳癌患者也不適合吃荷爾蒙藥。」張滎軒的公公也是癌症患者,作爲主要照護者,眼見公公在患病后半年内離世,不禁讓她對癌症有所恐懼。「他是半年,到我的時候,醫生也説癌細胞擴散到很多地方,只剩下半年時間。我很擔心自己會像他那樣,很快就走了。」她是基督教徒,得知自己剩餘的時間不多后,她向上帝禱告,讓她在這半年時間内重新學習做人。

張滎軒是一家安親班創辦人,她坦言在患病前,自己的重心都放在事業上,希望能擴大自家事業。然而患病后,她開始理解付出愛心不求回報,學習放下事業和物質。在這半年内,她立志成爲學生、家長和癌友的生命典範。許多人認爲患癌就等於「快死了」,但她想用身體力行證明給學生和家長看,身患絕症也能站起來。

她想成爲其他癌友的典範,讓他們知道患癌也能活下來。「有一句話叫做:『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她在進行化療時發現,當中有將近一半的癌友復發患者,啓發她治療癌症不能只靠化療,而是需要其他的力量。於是她采用享受生命的方式去抗癌,轉移内心的恐懼。

自從得知自己剩下半年時間,她便開始大量看書,當中也不乏佛教和心理學書籍。「雖然我是基督徒,但也不忌諱看佛教的書。我看到那些書裏提到慈悲,我想學習慈悲,感受慈悲。」她在參與慈濟活動時,經常看見志工彎下腰向人道感恩,剛開始她無法理解這個舉動,直至後來才明白,這個舉動能讓人放下「我」,變得喜樂、謙虛。「有些人覺得說感恩很別扭,因爲他們把『我』放得很大,當你把自己放小之後,就會感恩身邊一切好的、壞的。」

半年期限過去,醫生告知她化療并無效果,但也癌細胞也沒有變大或擴散。「原本我聽見沒有效果時,我以爲上帝不給我過關,但醫生説不好也不壞,我就想或許我用對了方式,可以繼續努力。」

同場加映:患乳癌末期才學會接受不完美 職場虎媽不求100分 只望女兒快樂(點擊放大閱讀)▼▼▼

+29

偷吃的歡樂 快樂地與癌共處

與一般癌症患者一樣,家人嚴厲管控她的飲食,但長期吃幾乎無油無鹽的食物讓她幾進崩潰,開始背著家人偷吃。「以前的人會說不要吃這些,餓死癌細胞,但我真的受不了,叫他們趕緊去外面買東西給我吃。」想當然爾,家人的不允許與她的不快樂經常在摩擦,直至後來她開始偷吃一些食物,發現對身體根本沒影響,於是開始放開來吃。「後來家人知道我偷吃也沒事,他們懂我有自己的一套,也不再限制我了。」她知道許多癌友同樣面臨這樣的難題,所以經常與他們分享,若不想影響家庭和諧,同時不想盲從,也可以像她一樣「偷吃」。「其實偷吃賺到更多開心。」

雖然訪問中,張滎軒一直面帶笑容,話語中都是積極正面的詞語,但14年來她面對的不只是積極求存,還有各種家庭和生意上的挑戰。患病期間,她發現自己與夥伴之間有意見衝突,大家存在著各種溝通問題,加上與家人的摩擦,兒子進入叛逆期,一度讓她無所適從。

她發現夥伴之間存在溝通問題,於是將自己在其他課程上學習到的溝通技巧用在夥伴之間,大家說出心底話之後,反而更容易協調出解決方案。在家人之間的相處上,她也學會用轉念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將孝順母親的方式轉換為幫助其他兄弟姐妹,讓母親不再擔憂其他子女。「患癌是絕症,但也給了我很多好處,讓我跟夥伴、家人的關係變好,也懂得去轉念,處理問題。」

惟對孩子,她始終抱著一份虧欠。她承認自己在患病后的處理方式不妥當,經常告知孩子自己即將離世,一直向孩子交代身後事。「那時候他才5年級,這些可能讓他很沒有安全感,後來上中學進入叛逆期后,他就開始變壞。」後來,張滎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處理,才開始學習陪伴。「陪伴孩子,也是陪伴自己,但我們的關係還需要時間。」

同場加映:婚姻失敗後再患癌 親友陪剃光頭  33歲單親媽學會感恩不再自憐(點擊放大觀看)▼▼▼

+7

凡事都需要時間 對自己進行各種「暗示」

「星雲大師説過一句話,原話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意思大概是——凡事都需要時間。」這句話點醒了張滎軒,無論做什麽都需要一個過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達成。就好比身體可能因爲三五七年的勞累、壓力等而生病,不可能做幾次化療就能康復。

她開始放慢脚步,用享受生活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并且在生活中進行各種自我暗示,讓自己不着急于最終的「成績單」。張滎軒很渴望能活下來,她發現在只要自己的用詞和價值觀正面,就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身體能量,於是她開始抄各種正面的字眼,就連説話的技巧和用詞都有所改變。「現在我不止説話正面,也很容易幫助那些消極的人尋找自身的亮點。」

張滎軒透露,即便處於積極樂觀的心情,她也經常會審視自己是否有進入「自以爲是的我」以及「摸棱兩可的我」這兩種虛假狀態。她指出,這些狀態一般是患者内心依舊有恐懼、委屈等卻不説出來,反而一直強以正面的詞語去談這些事,就會成爲心理狀態的致命傷。

由於自己受益於網絡文章,啓發她開始在網絡上寫文章,希望能達到生命影響生命的作用。「我曾經看到有人寫: 『我們要做癌症的主人,命令這些癌細胞』。」這句話對她影響甚深,也開始在網絡上分享文章,卻沒想到也纍積了不少粉絲。於是,她在去年決定將自己在抗癌路上的領悟集合起來出書,裏頭也集合了其他十位癌友的領悟,預計在今年5月出版,免費贈送于有需要的人。

「我終於成功做到,讓醫生認同那些擴散的黑影不是癌細胞。現在變成第三期了。」去年1月,醫生告知她可以「close file」,每年只需要進行一次檢查,確保身體健康即可。她希望能分享和鼓勵更多癌症患者學習與癌共處,創辦了涌愛關愛協會,不定期舉辦各種癌症相關講座、生活營等,邀來專業人士以及癌症患者分享,希望能鼓勵更多癌友樂觀面對。

延伸閱讀:

【華男雙料自殺】自焚後折返油站 取回自身財物時道謝

人妻捲走350萬 半夜致電家婆「祝你生日快樂」

【本文獲「馬來西亞東方網」授權轉載,原文:【抗癌勇士】抗癌14年終「治癒」 張滎軒:學會化整為零 醫人醫心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