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策展助藝術家訴背後故事 1招破困境忠於自己無懼世俗眼光

撰文:夏子婷
出版:更新:

隨着人類踏入21世紀,各國文化不斷交融與創新。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的文明從未如這個時代一樣光輝燦爛與充滿不確定性,在各種領域上皆有不同突破和發明。90後少女高穎琳(Kobe)通過學習過程中認識後人類的概念,各種機緣下結合9位志同道合的藝術家一起舉辦「後人類敍事」的展覽,大家可能對「後人類敍事」不了解或感到一頭霧水,正正如此Kobe藉此希望把概念結合藝術把信息詮釋給大眾。
攝影:陳葦慈

後人類敘事——以科學巫術之名 策展人 Kobe(陳葦慈 攝)

90後少女策展人Kobe 「紙」談藝術

「後人類敍事」展覽是次已是第三次舉辦。後人類的概念是一個學者Donna Haraway分析了很多科幻小說,從而把此概念講述出來。人類經已進入一個後年代,不再是一個純種人類,簡單而言在進行醫療手術時都是把一些無生命的東西放進人體內,而讓人類成為了混種。

在香港未有太多人提及,90後少女Kobe當了解「後人類敍事」後,對此概念甚感興趣及充滿新鮮感,因此希望把概念再結合藝術把信息詮釋給大家。或許大家都會誤會了Kobe是以藝術家身份參與展覽,但並非如此。她是在展覽中以策展人身份分享信息給大家。

90後少女Kobe當了解「後人類敍事」後,對此概念甚感興趣及充滿新鮮感,因此希望把概念再結合藝術把信息詮釋給大家。(陳葦慈 攝)

策展人?相信不少人對於策展人這個職業或工作範疇並不認識,回想跟Kobe接觸初期,知道她曾經修讀視覺藝術科,最終非以藝術家身份參與,而是擔起策展的工作感到相當好奇。Kobe解釋自己小時候夢想是成為一名漫畫家,但她謙遜地自覺畫功遜色,而藝術是相當廣闊非只限制於畫家的工作,因此Kobe去尋找一個適合自己兼跟藝術有關的工作,後來就發現了策展的工作。

所謂策展人就像一位導演,將龐雜資料消化後拍成故事性十足的影片,更如同魔術師般,將千絲萬縷化為完整而精彩的內容。把藝術家的作品內藏故事從展覽中說出來,把所有藝術家的故事連結起來,然後串聯起來告知觀眾。

Kobe解釋自己小時候夢想是成為一名漫畫家,但她謙遜地自覺畫功遜色,而藝術是相當廣闊非只限制於畫家的工作。(陳葦慈 攝)

「後人類敍事」——以科學巫術之名

早期Kobe在台灣讀書時無意中接觸了這位學者。當時得知「後人類敍事」概念後,頓時感覺到其概念跟自己當時想法相近。由於世界上不少概念—非黑即白,但Kobe發覺生活並非如此,而當中存有很多灰色地帶。「後人類敍事」概念正正是一個身份不能再單純地定義,從而引申出做人必須要有流動性或去突破某些概念,嘗試觀察到當中模糊的位置,甚至我們擁有的知識會隨著位置而出現變化。即是當人站在不同位置,想法亦會有變化。

Kobe憶述對比以往兩次的展覽都以拆解科學觀點為主,加上跟9位藝術家通過以往合作早已變得相當有默契,因此大家討論過後就定出本次展覽主題以魔法及巫術為主以另一個角度跟大眾詮釋訊息。魔法及巫術看似毫無關係,但Kobe及一眾藝術家翻查資料及過往歷史發現原來當中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西方醫學於世界盛行之前,不同文化中的「巫醫」或薩滿經常擔當起醫者的角色。

參展藝術家受邀以各自的作品回應「科學巫術」一詞帶出的流動性與矛盾關係,作品媒介涵蓋錄像、行為、聲音、物件、攝影等等。新作與博物館的歷史展品形成時空交流,邀請觀眾思考在後人類世界的科學「正典」可以包括哪些知識系統。

選址方面Kobe與團體亦下了不少功夫,本次展覽以魔法及巫術為主的緣故,在搜尋過程中發現昔日有一個角色叫巫醫(Witch Doctor)其兼具巫師和醫生的雙重功能,但經歷文化、宗教及社會洗禮,其後才演變成兩個不同性質的角色,因此才決定選擇在香港醫學博物館舉行,完美地配合了主題。

Kobe曾遇到樽頸位 靠「讀書學習」解開心結

Kobe曾經遇到樽頸位一度無法突破困境,在某段時期對於性別這一環感到疑惑。畢竟人處於不同階段所面對的人生問題都不同,當時亦質疑自己何解跟一般人的想法如此不一。Kobe坦言當時確實對人生迷惘至失去方向,感覺到社會風氣變化,而身邊的人不再是單純的異性戀,因風氣的影響導致Kobe無法跟他人訴說心中問號。但為解開心結她直覺覺得「讀書學習」才是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法,最終發現了「性別研究」的碩士課程毫不猶豫即時決定修讀,如同開啟了新世界大門般。修讀過程中學習了策展的文字技巧,而接觸了策展人的工作。

Kobe坦言當時確實對人生迷惘至失去方向。(陳葦慈 攝)

忠於自己 無懼世俗眼光

傳統華人社會對於性取向向來較保守,近年來確實接受能力變高,但對於當時Kobe而言無疑是一個人生難題。面對家庭方面,Kobe慶幸自己家人思想較開明,從她小時候開始已支持鼓勵她的一切決定,但對於性別這一環Kobe在家人面前多次勇敢說出心中最真實的想法,亦多次跟父母「出櫃」。無奈華人思想始終保守,Kobe亦曾因家人的不了解及多番爭吵一度感到在家中無法做真正的自己。直至一次跟現任伴侶爭吵一事,讓家人頓時想通兼明白Kobe同樣是經營一段認真的愛情。

Kobe慶幸自己家人思想較開明,從她小時候開始已支持鼓勵她的一切決定,但對於性別這一環Kobe在家人面前多次勇敢說出心中最真實的想法,亦多次跟父母「出櫃」。(陳葦慈 攝)

人能夠無懼世人目光,勇敢面對真正的自己,在大眾面前大聲說出心中說話,無疑是最勇敢。但面對他人的歧視時亦難免卻步,Kobe坦言自己從事藝術工作,一定要具有自己的主張及個人想法。

難以理會他人太多,當過分理會他人目光時,就無法做到自己想做的事。
高穎琳(Kobe)

Kobe自小已經判斷清楚自己的性取向,她認為性別從來不是最重要,她亦不會把自己定義任何類別。世界各地已經漸漸修改性別認同法,有人會明確地把自己定義為某一種取向,但Kobe認為無需要把自己性別定型。

喜歡一個人單純是他,並非他的性別而選擇他。
高穎琳(Kobe)

一場異地戀 用心維繫克服距離

Kobe現時跟另一半穩定交往中,問到有關跟伴侶的幸福的相處之道時,Kobe不自覺地露出甜蜜笑容。在疫情之下,她跟台灣伴侶有兩年半難以見面,但並沒有輸給8百多公里的遠距離,二人會嘗試走到距離對方最近的點,當到達後二人會即時跟對方視訊以解相思。不過Kobe坦言從未想過跟現任這一場異地戀能夠維持如此長久,畢竟維繫異地戀不容易,真真正正可以修成正果的異地戀寥寥可數。談到婚姻觀Kobe直言對婚姻比較淡薄,在修讀性別研究課程時都影響了她的部分想法,讓她學習過程中思想變得更現實,甚至她的人生規劃婚姻不是重點。

Kobe現時跟另一半穩定交往中,問到有關跟伴侶的幸福的相處之道時,Kobe不自覺地露出甜蜜笑容。(陳葦慈 攝)
結婚從來不是一種約定或對愛情一種信仰。
高穎琳(Kobe)

社會風氣影響下,人的婚姻淡薄趨勢日益增加,人漸漸主張不婚、不生育,這樣就能夠活得瀟瀟洒洒。Kobe都直言結婚從來不是一種約定,當婚姻成為枷鎖,生活一切都會莫名感得壓力;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逃避,換來我們追求幸福自由,繁衍下一代是對世間的社會負責。據《石頭記》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凡事只顧相愛的,最後都散了,凡是搭夥過日子的,最後都團圓了。」不論是追求所愛,還是愛我所選才能幸福,最重要是珍惜自己所擁有。

後人類敘事——以科學巫術之名 展覽詳情(Facebook@後人類敘事 Post-Human Narratives)

Para Site藝術空間呈獻 後人類敘事——以科學巫術之名 展覽詳情

展期:2022年7月30日至8月28日
星期二至六 | 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星期日 | 下午1時至5時
地點:香港醫學博物館 (Hong Kong Museum of Medic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