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物整理師|無懼「敏感體質」收拾遺宅 整理前要有一定儀式?

撰文:許芷婷
出版:更新:

無綫新劇《凶宅清潔師》於12月8日開播,題材懸疑恐怖,但在劇集以外,其實真有類似職業,但一點也不可怕,且對在世親人來說,極具意義。

台灣第一位遺物整理師廖心筠走訪不同家居,為逝者整理遺物,聽家人說故事,是收拾,也是療傷。每次踏入故居,空氣仿佛靜止在先人離開的那一刻,廖心筠指:「他們都以為會回來。」約9年的「道別」之旅,最大感觸是:「人從來沒想過,死了以後,留下的物品,都會讓親人痛得無法面對,變成無法觸及的那一塊。每一次的面對,都是折磨。」

舊物,大可隨手一拋,以新代舊。遺物載情,如何斷?怎麼捨?

【遺物整理師】廖心筠分享,她與「命案現場」的整理師不一樣,她不用處理血淋淋的場景,但舊物一件一件的、靜靜地坐在屋子中,一樣令親人刺痛。(受訪者提供)

女兒花了10年才敢對亡母遺物說再見 日曆停止那一日:她沒想過回不來

遺物整理師,在日本與韓國較為流行,而廖心筠則是台灣第一位遺物整理師。廖心筠本來只替人整理雜物,但在9年前卻因緣巧合,在整理完客人的房子後,獲邀整理已過世媽媽的房子。

自媽媽離世10多年以來,女兒從未曾踏足舊居,不敢面對。廖心筠踏進屋子的那一刻,空氣彷彿停止在那時空,混濁中有一股霉味,廖心筠特意強調:「還有很深的孤單。」當她走進媽媽的房間,牆上掛著的日曆,一直停留在93年12月28日,卻沒能再撕下一頁,廖心筠說:

她只是出去一下,沒想過會回不來。

廖心筠指自己屬於「敏感體質」,本來有點害怕會遇到靈異事件,卻看到那日曆中寫一句:「永遠要找一個對你來說太大的工作。」就在那一瞬,她覺得或許這是冥冥中有注定,她說:「我甚至覺得,這是往生的媽媽請我來的。」

【遺物整理師】當她走進媽媽的房間,看到牆上掛著的日曆,一直停留在93年12月28日,卻沒能再撕下一頁,曆中寫一句:「永遠要找一個對你來說太大的工作。」(受訪者提供)

為遺物解讀訊息:滿櫃未拆招牌的少女內衣

那是一間一房一廳的小空間,卻有5個衣櫃,裝滿了未穿的新衣、鞋子,最怪異的是,櫃中有許多乾淨、未「剪」招牌的少女及男性內褲。

10多年未歸,生前死後也是一樣,不敢面對原來因為那女兒與媽媽有隙,並非親生血肉,媽媽是情婦,不孕的她為了留下爸爸而收養了姊姊與她,但爸爸還是沒有回來,媽媽便打女兒出氣。有一次,一記耳光,打得那女兒一邊耳朵從此聽不清。於是,自18歲始,兩姊妹就離家自立,只寄生活費回家。

【遺物整理師】廖心筠與客人找到一封未開的信,信是媽媽的弟弟多年前寫的,內容是當時欠了姐夫1000美金要償還,令人難過的是,寫信的人,收信的人,和得到錢的人,都已經在另一個世界了。遲來的信卻一直沒有拆封。(受訪者提供)

舊物一件一件的,拚湊出逝者生前的生活 — 媽媽一直在等女兒與爸爸回家,於是準備好內衣,讓他們隨時回來,甚麼行李都不用帶。但是,一直都沒有人回來。於是,大概為了找人撘話,解一刻寂寥,媽媽時時到賣衣專櫃打發時間,與專櫃姐姐談天,買下一大堆根本不穿的衣物。她們再打開化妝枱抽屜,第一張相片,就是她與姊姊的合照。

女兒流下了眼淚,整理媽媽的遺物,也似整理了她的一生;逝者生前沒說出口的心事,遺物代勞。她們把該捐的捐去,該扔的扔掉,放下舊物,也放下了舊恨。廖心筠跟只剩遺憾與內疚的女兒說:「你媽媽沒有在這兒,她已經很好的離開了。」

▼▼▼整理雜物要按部就班,整理遺物也有一定「儀式」,廖心筠到達房子,會先坐一方,跟「舊屋主」打招呼,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對親屬的溫柔。悄悄然地為最後的「道別式」揭開序幕▼▼▼

+4

嫲嫲的鐵盒子與4件外套

廖心筠說,特別不捨的人才會找上她,她是遺物的送行者,她透過亡者留下的東西,找到他想要表達的「訊息」。戀戀舊物,依依不捨,不如把那「前生」當今世過,把思念化為動力,好好地活下去。

【遺物整理師】廖心筠會鼓勵客人把物件的故事告訴她,透過訴說,也好讓客人面對與放下。(受訪者提供)

另外一次刻骨銘心的遺物整理委託,客人本來是個購物狂,滿屋名牌手袋,可不快樂也不滿足。自小跟嫲嫲爺爺相依為命。她爸爸、姑姑與叔叔分別都在30歲前離世,一家都只匆匆地走完短暫的一生。後來,爺爺也去世了,嫲嫲住進安老院。一天,嫲嫲跟她嚷,自己也該走了,跟爺爺團聚。孫女十分不耐煩,罵她:「你怎麼這樣說話!」吵吵鬧鬧後就離開了。怎料,數天後嫲嫲卻腦溢血去世了。

孫女內疚不已,埋怨自己怎麼沒有耐性呢?為何要罵嫲嫲呢?廖心筠跟她一起收拾,發現奶奶就那麼4件外套,疊得工整;還有一個鐵盒子,本以為是嫲嫲的金器、戒指等小玩意,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幀孫女的照片。

【遺物整理師】有一個鐵盒子,本以為是嫲嫲的金器、戒指等小玩意,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幀孫女的照片。(受訪者提供)

廖心筠跟客人說:

嫲嫲最珍貴的物件,就是回憶,她就是用一生教你一字-少。

那位客人後來把名牌手袋等雜物都賣掉,有種滿足,物質永遠填不滿。

【遺物整理師】廖心筠也曾「巧遇」一位客人,機緣巧合下來到她家中,到步後那天是客人男友過世第100天,客人問:「是他要我好好活下去嗎?」(受訪者提供)

在「921大地震」中死裏逃生 在道別中參透:人不為物件而活

廖心筠參與一場又一場、不那麼「正式」的道別式,每每看到客人睹物思人,最大感觸是,使人最走不過去的就是遺憾 — 遺憾沒有好好對待、陪伴、說話,沒有好好的活。廖心筠分享說:

因此怕死的話,更要好好的活。

廖心筠指,自己也是死裏逃生的人,國中時經歷921地震,她當時在同學家,從沙發上掉到茶几與椅子的死角中,幸好只擦傷,不知哪來勇氣拉着那同學往外跑。她憶起,當時還在地震,四周哀嚎和慘叫聲不斷,那時天空是紅色的。

【遺物整理師】這是廖心筠的客廳,她把茶几沙發電視都清掉送人,做成工作室。她分享,那麼也不擔心小孩會只顧看電視了。(受訪者提供)

她跟筆者分享:「自此以後,我只活着就好了。」笑問:「要求是不是太低?」她指,物件不一定要「斷」到一件不留,但要整理好,說:

人不為物件而活,是物件在服務人。當減少擁有的物件,人才有喘息的空間。人就這麼一世,你有10套房子又如何?死時全都帶不走。

「身後物」真的毫無意義麼?筆者最深刻一句,是廖心筠分享她跟客人說的一段話:「在整理的每一件物件、每一角落,你的親人都沒有在這裏,已經很好的離開了。」我猜想意思是,戀戀舊物無意義,逝者已逝,生者別停留,回憶放心中,任誰都搶不走。生死不到我們不依,但若然不忍別離,就更要好好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