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2021|學會3個手帳筆記法 拿回生活主導權 面對自己的焦慮
面對生活裡的「不對勁」,很多人選擇忽略與逃避,但事實上,有病識感是療癒自己最重要的事,其中包括面對自己的脆弱與不堪。從 2021 年開始,每天晚上,多留十分鐘給自己,定期的整理思緒和整頓生活,是相當必要的步驟。
2020 年,世界發生了不小的改變,新冠肺炎席捲全球,造成旅行與生活調節機制的中斷,人們對於娛樂性活動的參與感也因此降低,如此低迷的氛圍就好像無限綿延的陰雨天,你說不出哪裡不對勁,卻總感覺有些部分的自己正在被酸雨侵蝕。
2020 年有許多需要被記得的事,以及更多想做卻來不及做到的事,我常覺得,年與年之間的跨度是被刻意營造出來的儀式感,好讓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與空間,揮別舊的自己,立下新的願景。
▼▼【相關文章.按圖放大率先預覽】小資女牛年想有好財運?專家建議5個容易買的「招財小物」放家中
從 2021 年開始,每天晚上,多留十分鐘給自己
對很多人而言,不記得並不一定代表「過了」,這也是為什麼「整理自己」如此重要。
那些還沒背消化過的情緒、以及尚未釐清心態會以各種型態出現在生活裡,多半會卡在心坎裡持續存在,最好的方法是能透過自我梳理,進而做到舉重若輕,讓過去成為現在自己的一部分。
大約從高二(2013)開始養成寫手帳的習慣,原先是記錄當天須完成的事項,包括當時正值考學測時期,每日必須複習的學科內容、隔天的考試,以及評量、模擬考卷的進度範圍,延續到後來,開始習慣透過手帳整理當天心情,包括透過文字梳理一整天的行程。
一來提醒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二來告訴自己:「沒事的,別擔心,該做的事情都已經完成,其他都是機會與命運了。」
久而久之,習慣持續了七年,手帳除了幫助健忘的我記得當下的心情以外,也在許多惴惴不安的夜晚給予自己回顧與凝視未來的力量。生活中無法掌舵的事情越多,越容易在得過且過的漩渦中徘徊找不到出口,此時手帳是與自己最好的溝通方式。
搞懂今天的自己,便能更好的為明天的自己做出決定;明白今天是充實還是浪費,那麼你更能決定明天是停留還是前行。
▼▼【相關文章.按圖放大率先預覽】閨蜜感失落別提建議 專家建議5個媲美專業輔導的「陪伴療法」
每天晚上,我習慣留一小段時間給自己,可能是 10 分鐘、可能是 20 分鐘,也可能超過 1 個小時。在這段時間裡,我會將今天發生的事情以記流水帳的方式寫下來,紀錄之餘也重新回顧一整天的心理狀態。
面對工作、家人、友誼及各種各樣的關係,生活上總有大大小小的事情扎在心頭,或芒刺在背,書寫是拔除日常中的小刺,免於一次性重擊而受傷的前置作業,習慣與自己對話,在不逃避的前提下面對自己的良善和不堪,那是確保決策與渴望一致最好不過的方法之一。
混亂時,給你選項和勇氣的是自己,不是他人
開始工作之後,因為時間較為吃緊的緣故,比較難透過「寫手帳」的方法進行自我整理,因此我開始透過 Medium、FB 和 Instagram 紀錄心情,此時的紀錄比較像是一段時間對自己的交代。
生活與工作無法平衡時的混亂,不會是一時,它會存在於你的每一天,侵蝕你積極面對生活的動力,工作中的徒勞與頓失方向容易影響到生活的自律與方向感,此時此刻給予出口的應該要是你自己。
面對這樣的日常,你可以嘗試透過三個方法克服問題。首先是方法:
1. 釐清自己混亂的原因:有病識感且找到病因。給予自己修復的寬限期:在行事曆上給自己停損點,可以是一趟旅行、一部電影、一次假期、或與無相關者的一次聊天。
2. 把選項寫下來,選擇、然後放下:這件事情要解決有什麼前提、或是在什麼條件下你可以放過自己。
3. 舉例而言,去年第二季,我因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感到不安且不適,因此「感受到能力不及的自己」並與其相處成為當時最大的難題。
【相關圖輯】:女生共鳴︳想擺脫負面情緒?推薦6個「生活儀式」讓你重拾幸福感(點圖放大閱讀)
我在 2020 年 6 月的手帳裡寫道:「接受它和戰勝它是兩回事,接受不代表你能更游刃有餘的承擔起工作必要之重,它可能只是坦率辨別自己不足的狀態。」
我用這句話提醒自己也照顧了自己的不足,因為痛苦的狀態往往都是一時之間期待與現實的不符而造成的,尤其在職涯轉換、人生規劃遭逢變數、面臨工作上重大的專案和不確定性的時候,很容易將工作上不安的情緒帶向生活,長時間影響情緒的正常運作。因此定期的整理思緒和整頓生活,是相當必要的步驟。
面對生活裡的「不對勁」,很多人選擇忽略與逃避,但事實上,有病識感是療癒自己最重要的事,其中包括面對自己的脆弱與不堪。
比方說,前陣子我發現自己因心裡的焦慮狀態影響身體的反應,連續幾個禮拜沒辦法好好坐捷運,捷運密閉和吵雜的空間使得空氣變得稀薄,加上往來人們總是彼此推擠在狹小的空間,捷運車廂裡的窒息感來自於對於「出勤」這件事本身所夾帶的焦慮。
我把這樣的心情寫了出來,面對自己的焦慮,也承認自己因為想逃避而激發的生理不適。釐清自己狀態後,接著是給予自己修復的寬限期,有人需要一週、有人僅需一日,可能也有人跟我一樣,寫作的當下就是修復期。
我通常告訴自己:寫完就面對了,面對了就放下了,明天從頭開始。因此我的修復期與書寫狀態是完全重疊的,每個人可依據自身的狀況進行修復期的調配。
修復之後,更重要的是提供自己選項。要記得:能給出選項和接受選項的是自己,期待他人的拯救是最沒有效率的,自救往往是認識自己、避免持續鬼打牆最好的方式。
【相關圖輯】心理健康|2020很難捱?3個調整情緒小貼士 學會與壓力共存(點圖放大閱讀):
重讀自己:那些看起來芝麻蒜皮的小事
寫下來之後,別忘了複習。
重讀自己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就像是透過文字重新認識兩年、三年、五年前的自己,過去那些像是山洪海嘯一樣捻壓過你的大事,如今看來都成了渺小卻迷人的無謂煩惱,那些十幾歲時認定的海誓山盟,如今看來也都只是稚嫩可愛。
那些曾經看過的電影、讀過的句子、寫過的愛語和墨水與墨水之間殘留的淚漬,都穿越時間與空間回到你的眼前,才發現:最明白自己有沒有長大的人,還是自己。
前幾天重看了藝人曾之喬的 YouTube 節目, 她與許瑋甯聊到如何克服現在的困難,許瑋甯提出一個想法:「在遇到困難的此刻跳出來看,假設我已經 35 歲,我如何看待 25 歲的自己的煩惱。」
其實這個觀點(從未來看現在)在我回去閱讀三、五年前的手帳時,也深刻感受到超脫當下思維的重要性,17 歲時寫下「無法成全的撕心裂肺」在現在的自己眼中似乎也能一笑置之,18 歲那場無疾而終的愛情,好像在現在看來反而是成全我與現任伴侶最重要的契機。
那些旅行的痕跡、車票、電影票根、機票、拍立得,收藏了歲月在時光中的縮影,留下略為風化和褪色的彩印、墨水與字跡,成為你的一部分。
我們很常與他人展開各種對話,聊生活周遭、聊生活情感、聊現在與未來,但卻總是忽略與自己對話、忘記回望自己的成長。
與自己對話的空間是需要刻意經營的,撇除發呆的時間不論,生活中有太多資訊透過各種媒介傳送到我們眼前,壓縮了我們靜下心來與自我對話的時間與空間,面對久未謀面的朋友、同學與親戚,我們時常會說:「好久不見,你跟以前真的差好多,變成熟了不少。」但我們卻鮮少回頭看看自己。
書寫與閱讀歲月同時也更明白自己是如何長大的,但為何我們要記錄下自己是如何長大的?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將這段話送給正在閱讀的你們:
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曾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和愛過的人。
從今天晚上開始試試每日儀式,三個步驟,搞定你人生中過不去、想要釐清的糾結大小事:
步驟一,每天留 10 至 20 分鐘給自己,不碰手機、不開電腦,屬於自己的手帳時間。
步驟二,嘗試透過三個方法克服問題:釐清混亂、定修復寬限期、放過自己。
步驟三,寫完手帳,試著告訴自己:寫完就面對了,面對了就放下了,明天又是嶄新的開始。
▼▼【相關文章.按圖放大率先預覽】女生語錄|《小王子》教我們的6件事:你不用變成你不喜歡的大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女人迷」,原文:2021 整理術|新的一年,用這三個手帳筆記法拿回生活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