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德國工作回港不移民 中環搬元朗只做Freelance:我用10年想透
「我真係好鍾意香港!」是在社交媒體上時時看到的一句話;「BNO」要如何申請、移居英國利與弊,也長登熱門搜尋。「喜歡」是一個很玄妙的概念,去或留,都有不同的演繹。
攝影:鄭子峰
土生土長的「80後」女生郭聿婷Hayley,在香港當公關、到深圳與老闆組成二人團隊成開荒牛、毅然到德國工作旅遊9個月,最後也決定回來香港發展。她說:「你到哪裏都會遇到問題,香港於我而言,永遠都是我的家。與其移民,不如正面面對『屋企』的問題,把想法轉化成力量。」
「趕尾班車」到德國工作假期:別人顧不了你的快樂
「80後」女生Hayley,現在是個全職的Freelancer(自由工作者),有時當旅客的嚮導,也替不同公司作市場營銷與公關工作,又搬到元朗,租了鄰近的一塊田,閒時調理農務。她毫不猶豫地說,現在很快樂,不過也要多得過去很多不知所措的時刻。
棄3萬月薪到德國 重頭開始
Hayley出生在一個十分傳統的家庭,重男輕女,女子要結婚生小孩,按部就班就是成功。她反問:「為何女生要結婚、又要生小孩?人生不傳統也可打出一片天。」她半工讀完成大學,做了數年公關,預見不到自己未來的前景,去意漸生,於是決定辭職。她笑着回憶:「年輕的好處,是我戶口明明沒錢,但還是大被蓋過頭,睡醒才算!」
恰巧,她在酒吧遇到一位隻身來到香港的設計師,她發現她的專長能派上用場,二人「膽粗粗」到深圳闖,搬到深圳居住。二人似「開荒牛」,公司由零建立。可是,兩年後,就在她差不多要成為合作伙伴的時候,她卻決定離場。只因她的生活漸漸都被工作壓力佔據,半夜醒來,午夜夢迥都是工作,她回憶:「無論多努力去做,工作上還有很多事情是你控制不了的。」
Hayley反思,
做甚麼事情,快樂是最重要的。因為自己的快樂,沒有人會照顧得了。你必須自己找方法,令自己舒服與開心。
於是,她放棄似是由她「一手湊大」寶寶似的事業與三萬月薪,決定「趕尾班車」,在三十歳前到德國工作假期,由零開始,砍掉重來。
人人都說,人離鄉賤;異國的陌生與衝擊,卻正正是Hayley所尋求的。不諳德語的她,就是希望一切從頭開始,以旅人的眼光,卻似當地人一般生活。
Hayley回憶,在德國的生活,她曾在酒吧工作當「樓面」、曾當農夫,幫助種植蘋果樹、幫鄰居做保母、幫正職是律師、副業是作家的人當助理,搜集資料、也曾遇上是退休醫生的雕塑家,她為他作小助手⋯⋯大部份時間都在火車、巴士與咖啡店裏度過。除了剛到埗的三個月,其餘時間她都當「沙發客」,她認識了很多不同背景的藝術家,也認識了很多跟香港人不一樣的人。她總括:
不踏出第一步,就永遠不知自己要甚麼,與不要甚麼。
人人都在談移民,Hayley在德國的浪蕩歲月,反而令她更喜歡香港。Hayley說:「在歐洲生活了一段時間,發現我把很多香港的優點都習以為常,簡單如交通方便。」她沉思一會說:
你在哪兒生活,都會有哪兒的問題。我不喜歡深圳的飲食、歐洲的天氣、香港的壓力⋯⋯但於我而言,香港永遠都是我的家。與其移民,不如正面面對『屋企』的問題,把想法轉化成力量。
由中環「移民」到元朗的:我租了一塊田
回到香港,Hayley決定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模式,還是全職當Freelancer最適合自己,現在已是第四年。
除了事業上的轉變,Hayley亦由鬧市搬到元朗居住,更租了一小塊農地。活在香港,生活卻有似在德國。她每早醒來做到田地摘新鮮蔬菜,弄個沙律,才展開一天的工作。最大得着,是身體變得健康。她分享,與其買樓、長期地租住一些地方,何不簽一些短期租約,到處走走停停,甚或以旅遊的心態探索香港?
最後,她若有所思地概括:
我用了十年時間去想透一事,就是你正在做的事是否令你快樂?將會得到的結果,你會否滿意?回望過去,作決定的每個當下,都不能100%肯定。我不改變,接下來就是不斷重複。
改變有很多方法,離開只是其中一種。訪問尾聲,她突然在袋中取出數個「N95」,問:「你要嗎?」說是計劃認識的一位外籍醫生朋友寄給她,令她驚喜又窩心。或許,堅持以怎樣的形式生活、在哪裡生活,就只需一個說服得了自己的理由。
曾當公關,最後還是覺得全職當Freelancer最適合自己,Hayley已當第四年Freelancer。她有以下的建議予想全職Freelancer的人(點圖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