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絕對正能量」 跟松浦彌太郎學輕生活:可做輸家但別成弱者
有人說,看有日本生活美學大師松浦彌太郎的書,看一本就夠了。因為其實一本可以說完的,偏偏很多作者喜歡碎碎念,於是寫完一本又一本。不過,疫症肆虐,突如其來的空閒,令人不知所措,趁空檔參考一下別人的好生活,也不錯。
跟「日本美學大叔」松浦彌太郎學輕生活
松浦彌太郎是書店老闆、作家與雜誌總編輯,1965年在東京出生,那年18歲, 不懂半句英語,卻高中輟學,隻身到美國闖蕩。回到日本後,便逐步實現在日本開書店的夢想。一個有歷練而喜歡看書的「大叔」,當然有一定魅力,他著作眾多,由25歲寫到40寫、由跑步說到生活、由美國說到日本⋯⋯乘着疫症要我們要保持社交距離,留在家中百無聊賴,那麼就好好跟這位日本大叔學習如何生活吧。
《松浦彌太郎的100個基本》似「答案之書」:迷失時 就選艱辛那條路
慵懶是天性,總有讀者雖然很想讀書,但一打開看到密密麻麻的字又會看不下去吧。《松浦彌太郎的100個基本》似是「答案之書」,把許許多多的生活哲學,濃縮成一句又一句,十分適合放在案頭,時時提醒,以下節錄:
【點圖即看】松浦彌太郎極具哲理的生活哲學==>
學習「輕生活」:最差的路也是最好的路 最重要是自我原諒與反思
松浦彌太郎的著作甚多,就25歲要知道的事,說40歲也可以重新出發,都離不開「生活」這主題。在家隔離,保持距離社交,也讓不少人忍不住憶苦思甜,在這突如其來的空白中,除了「煲劇」與「打機」,有人重拾舊喜好,超市內的麵粉與模型店的某些工具,同樣缺貨。疫症逼着有些人放悠長假期,也逼着有些人留白,在這空蕩蕩的日子中,好些人不免覺得自身失敗,不管是現在,或是以往。
松浦彌太郎寫很多,但比起那些踏實地、以實例地說應當如何地做人,筆者更喜歡他在失敗時候的一些感悟,在陰陰沉沉的日子中,更要活得「輕」一點。他在《放下包袱的輕生活練習》中寫:「小時候看過一句詩,最差的也是最好的路。我明白人類就是兼具強大和脆弱,這才是一種美好。逃避與拒絕都不能避免,因此我建議不要自我責備,而是要原諒自己與反思,因為這才是真正的自己。」
這也好讓筆者想起近日在讀暢銷作家Mark Manson的文章,他的用字十分「搞鬼」,卻似一個老朋友在跟你談話,他說回憶這回事,就似一班「自己」在開派對,許許多多個不同時期的自己,但「他們」只是碎片,只有「現在這一刻的自己」知道「他們」的過去與未來,而後悔與自責,就是抽出那個犯錯的自己,痛罵一頓,然後毀了派對,否定了旁邊那些有趣、努力、成功的自己。
疫症肆虐,只好留在家中,但在腦中開「派對」也是十分危險的事,說不定松浦彌太郎的書或許可以是一個不錯的主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