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不穿的衣服不捨得丟? 留下什麼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撰文:開卷有益
出版:更新:

編按:即使衣櫃裹有許多衣服,仍會覺得沒衣服穿,一些從未穿過且不合適自己的衣服又不捨得扔掉,且看下文作者分析如何斷捨離。

你是否曾經想過,你身上穿的、衣櫥掛的這些衣服,為什麼會來到我們身邊?

剛成立衣櫥醫生臉書專頁時,我看着自己的衣櫥,心想,明明留下的都是自己喜歡的衣服,為什麼還是沒有滿足感?而且我最常做的動作,是將衣櫥所有衣服拿下來,再放回去,反覆做了好多次,一邊想着,為什麼衣服都這麼新、這麼好看,還是會覺得不夠穿,甚至多到讓人困擾。

(instagram @elle_menope)

這件事困擾我半年之久,最後,我用自己的方法,把非有不可的衣服掛回去,結果衣櫥裹只留下幾件我真正會穿的衣服,這讓我感到非常舒服。

看着剩下的衣服,我開始思考,當初它們來到我身邊的目的是什麼?

我發現,許多衣服在買的當下,雖然都很喜歡,卻不一定會想再穿一次。

衣服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我有一件色調溫暖的森林系風格毛衣,是在二手服飾店隨意買下的。回想當時的我因為跟前任鬧得不愉快,心情很差,只憑直覺選了這件衣服,覺得喜歡就買了;買下這件衣服後,我原本陰鬱的心情也真的跟着變好。然而,在傷心的情緒過去之後,這些美麗的東西只是因為一時衝動、想療癒自己才買下的,我其實根本不會再穿。

(Becca McHaffie/unsplash)

說也奇怪,這些衝動之下買回來的衣服,因為心裹想着一定要記得穿,甚至強迫自己穿,不然就浪費了,以這般心情穿上後,到最後還是會知道其實並不適合自己。

於是我明白這件衣服來到我身邊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心情變好;對過去的我而言,這件衣服的目的已經達成,我在當時就得到了滿足。

仔細審視後,我發現,這件衣服並不會讓現在及未來的我變得更好;意識到這件衣服的任務已經完成,於是我請那些看似美好卻不再適合的衣服,離開我的衣櫥。

「謝謝妳們,妳們真的很美,卻不再讓我心動了⋯⋯」找到問題根源,妥善捨棄之後,我心裹着實輕鬆不少。

我領悟到每一件衣服有其階段性任務。我將以上思考過程寫下來,透過進一步深究捨棄不掉這件衣服的原因,並且把過去和未來也一併納入思考。我感到自己的視野變得更開闊了,也由此得出「思考階段性任務整理法」:對於丟棄不了的衣服,要將時間軸拉開,分成過去、現在與未來,並且問自己三個問題:

‧過去為什麼會擁有它?

‧對現在的自己而言需要嗎?

‧這件衣服是否是未來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Angela Bailey/unsplash)

身邊的這些衣服,的確是當時的自己很無悔的抉擇,明白它們對於現在的自己已經不再適合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猶記當時的我正想開創一番新事業,希望呈現出專業感,但這件森林系風格的衣服太休閒可愛,沒有辦法帶領我到想去的未來。當你用比較開闊的格局去思考,就會比較心甘情願地放下。

捨棄的重點不是丟,而是留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我丟這件衣服,並沒有後悔的感覺,因為這件衣服對我的意義在於,讓我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想留下什麼。

(Burgess Milner/unsplash)

世上誘惑實在太多,當你不夠清楚自己的需求,就很容易動搖,什麼都想要。

很多時候人生一出現空白,我們就急着填滿空缺,無論面對感情或工作,都是一樣的反應,就如同塞滿衣服的衣櫥,擁有愈多反而讓人愈不懂珍惜,生活更形混亂。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留白很重要,因為意識到「空」,才會產生行動,迎接新的自己。當時的我留白了,才知道我需要的是一件簡約俐落的西裝外套,而非森林系的浪漫洋裝。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取決於你如何透徹地體察自己的需要。

直到現在協助客戶檢視衣櫥時,我也是這樣鼓勵客戶:「別害怕自己的衣櫥空,意識到空,才會重新省思自己的需求,進而找出適合自己的衣物。你要清空,新的東西才會進來。」

「別害怕自己的衣櫥空,意識到空,才會重新省思自己的需求,進而找出適合自己的衣物。你要清空,新的東西才會進來。」(Andrej Lišakov/unsplash)

注重把衣服邀請回家的儀式,遵循內心的聲音,要和衣服產生共振。

衣服,從來就不是干擾,也不是附屬於你;當然,你也不該附屬於衣物,互相附屬的關係,無論發生在物品或是人的身上,都是不健康的。

在整理的過程當中,會釐清自己過往人生的種種過程,你的衣服會靜靜地告訴你答案。

以上內容摘錄自《衣櫥醫生,帶你走入對的人生》。

《衣櫥醫生,帶你走入對的人生》封面。(究竟出版社)

書名:衣櫥醫生,帶你走入對的人生

作者:賴庭荷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