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香港地】生活美學小旅行:穿梭香港限定陶藝「器物展」!
除了心思思想學習陶藝,你會不會對器物、食器也感興趣?
攝影:黃寶瑩
近年身邊愈來愈多朋友,開始學習陶藝,甚至開始接觸器物。這些不華麗,卻實用;低調不完美,卻將個性暗暗展現的陶器,在傳統器物之中,添加了一種難以言喻的魅力,亦非常貼近日本「民藝大師」柳宗悅所提倡的「用之美」的一種美學、生活態度。使用器物,除了是生活方式的探索,也在重新學習珍重、感受當下每一刻。但入門者在香港想要接觸器物,又可以到哪裡?這回《女生香港地》,將帶大家來趟器物的美學之旅。
【器物展覽】初接觸.日本陶藝美學
「日本人對稻米很恭敬,所以想用一個適合自己的器物,盛載如此重要的食物。」日本陶藝家二階堂明弘如是說。「食物除為了填飽肚子,加上了器物也有美化生活之感。當有了這種美感,便能活得更開心。」
從陶器,感受人生變化
源自讀書時期,二階堂明弘因爸爸的朋友是位陶藝家而開始接觸,長大後在陶器之鄉益子,一住就是十多年。除了在陶藝上有所感悟,器物的使用,亦使他對生命多了一份思考。「我曾經有一個十分喜歡、每日最常用的飯碗,是十年前別人的作品。純黑色,很簡單,但手形非常配合我的,可惜在一次朋友聚會被朋友誤放微波爐導致破裂了。」
人跟器物的特別關聯
筆者也有類似的經歷,心愛又獨一無二的手造陶器擔心被摔破了,傷心了整整一星期。或許,這也是不少人猶豫使用器物的原因。二階堂明弘卻由此,啟發出一種對人生的觀察。「使用陶器有一種『喪失感』,沒錯是有機會掉碎,你大可以使用金繼復修,但日本人對美學的意識是:那不正正就是人生,凡事都有完結的一日。人跟器物,往往是內在包含一種像生命的循環。」
正因人跟器物關係特別密切,日本近年亦愈來愈多新進的陶藝家,加入創作。就如二階堂明弘連同八位年輕陶藝家,正在中環舉行展覽,跟香港的你在器物文化上作進一步交流,喜歡日本器物的你絕不能錯過。
第一次購買的話,必定要選生活上最常用到的器物:你經常吃、最喜歡吃什麼,再去想什麼形狀的器物最適合你,然後幻想一下,它是不是能幫助你美化生活?如果是,就是它了。
「日日和器之器與生活展覽 - 新一代日本陶藝家作品展」
展期:即日起至3月17日(下午2pm)(逢星期日休館)
地點:中環下亞厘畢道2號藝穗會陳麗玲畫廊
【入門之選】由實用食器開始
愈來愈多人對日本的陶器感興趣,但要由眾多的器物之中,選出價格合理又耐看、實用的款式,也許由食器開始最理想不過。去年Francfranc在上環開設了香港第一家「Masterrecipe」概念店,跟不同地區的日本工匠合作,以相當合理的價格,找來信樂燒陶器、有田燒瓷器,以及石川縣由工匠逐一削製而成的木器。款式雖然不多,但卻剛剛好滿足家中餐桌的需要,對於對器物有興趣的初接觸者來說,是非常好的體驗。
Francfranc Masterrecipe
地址:上環西街 40 號地鋪
【近在身邊的陶藝職人】 要做出用一世的器物
「器物不單純從日本而來,從前中國人連日常生活細節、器形都非常講究,如要說,那應是一種『東方美學』。」梨木製陶所如是形容。這種重視器物的實用觸感的美學態度,同時也影響著香港年輕的陶藝作家,梨木製陶所就是其中之一。
花一年時間觀察使用時如何影響釉色變化,創作出「藍墨茶」系列;在意杯口的弧度線條、關心手感如何影響飲用感覺,亦是他們創作的主旨。為令人明白器物需使用才能體現其真正美麗,不時舉辦體驗班之餘,位於葵涌的工作室內,亦設猶如微展覽的展示室,開放予大家Facebook預約參觀。
【器物打理方法】
購買陶器後,首次使用前,要先沖洗清水幾秒鐘,讓陶土餵飽水,填滿陶土之間的小孔隙縫。在日本,也有人習慣以跟米水(洗過一次米的水)共同煮滾再一同放涼;或簡單浸水數小時,目的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