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的藝術】為幫朋友被「用到盡」:不拒絕,苦了只會是自己!

撰文:許芷婷
出版:更新:

我小學校長有句「口頭禪」:「讓我來,不用客氣。」還強迫我們在早會上朗讀了三次。或許他是勉勵我們做人不要怕吃虧,要積極和有禮貌;但人漸漸長大,要做的事太多,精力有限,時間太少。面對別人的要求,漸漸由「自告奮勇」改為「量力而為」,關鍵是:我學會說「不」。

(《Lost in Translation》劇照)

說「不」就會得失別人?

《藍天白雲》劇照

我們從小被教導,除了毒品與犯罪外,好像甚麼都得說「好」,說「不」就是不禮貌,又或是會得失別人。我們總是怕與別人起衝突,便「不理好醜」先說好。

大學本科,我是讀翻譯的。猶記得數年前,有一位朋友問我能不能幫忙。我們的交情不錯,便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一收到電郵才發現那是一份十多頁的簡介。本來他說那是一份「英譯中」的簡介,我只需要將中文略為修飾一下便可,殊不知那份簡介一點都不簡單,中文更是「世界級」,像極了「Google translate」的作品。那時我正要旅遊,我抱着電腦深夜在酒店當起翻譯義工,心裏雖想打退堂鼓,但答應了就要「一幫幫到底」,即使他們要求多多,我也一一答應。最終結果,他們得到一份免費的翻譯,而我則上了寶貴的一課,就是「不拒絕,苦了的只會是自己」。

其實,會害怕說「不」,也是因為自己缺乏自信。覺得要是自己不答應別人,就如虧欠了對方一般。但每每做一個決定都會有人歡喜有人不,而真正重要的朋友和家人都會體諒,並不會單單因為你拒絕就不喜歡你。至於那些不重要的人,要得失他們還是苦了自己?當然是由他們去。

(《Yes Man》劇照)

幫助朋友前,以不高估自己為大前題!

既然明白了說「不」的重要,但我們總不能拒絕所有要求。在回答別人請求時,或許我們可以先想想這兩點:

首先,我們要衡量幫忙的內容是義務嗎?有時說「不」很難,那是因為我們覺得要是有能力,就應該幫忙。但我們要清楚了解的是,究竟我們視幫忙為義務,還是責任?而權衡自己的能力時,不要高估自己。如我需要深夜幫忙,其實那並非能力以內,至於義務,朋友任職的公司絕對有足夠的金錢請專業人士代筆。就算拒絕,也絕對合情合理。

另外,我們不幫忙就一定會錯過甚麼嗎?當我們想起前度或情感上的一些遺憾時,都會想凡是過去的都是美好的,原來這是「恐懼錯失(FOMO)」的心理作怪,即是害怕錯過所有事。這除了在回味過往時常出現,平日面對朋友或工作的要求時,一樣會出現。就如你一直答允上司要求,因你怕錯過表現機會⋯⋯這只是一種恐懼心理,現實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我們徘徊在答應與拒絕的時候,應該想想我們是真心想答應,還是害怕錯過甚麼?苦我們做甚麼都是因為恐懼驅使,又怎能走出自己的方向?

相關文章:
點解我唔識「Say No」?女生必修「拒絕學問」! 常說「OK」順得人?職場「OK」成癮:變得沒趣、懶思考!
星期五拒絕加班 學懂控制holiday mood 5招完美結束工作周!

漸漸懂得:優雅地拒絕、圓滑地說「不」

(《White nights》劇照)

感謝捱過的苦頭,讓我在「拒絕」這回事上,有了個苗頭。大原則是不做違心的事,又不失圓滑;況且就算決定了拒絕,也不能別過臉就走開,說「不」一向有技巧。

首先,我們要禮貌地拒絕,但一定要堅決,切忌拖泥帶水。一但下了決定,就一定要堅守,不要猶豫,若你態度模稜兩可,對方反而覺得你沒誠意,只是不想幫忙。拒絕的時候,其實可以先謝謝別人在需要的時候想到你,然後不妨直接說出真正的原因,如沒有時間,暫時沒有興趣等等,不用長篇大論。

若對方還是不肯罷休,我建議你可以使出「進階版」:就是讓「不」聽起來像是你已經幫了忙。要圓滑就要耍一點「語言藝術」。若你在「高壓」狀態下,好像一定要答應,但你衡量過又真的不能幫忙,而又不能硬起心腸說「不」時,你可以提出另外一些建議。如是他叫我三天內完成翻譯,那我應反建議說一星期,那樣便能幫助別人,自己又有充足的時間完成。又或是,你興趣本來也不大、時間也不太許可,可直接提出一個「非常充裕」的時間或「非常吸引」的回報要求,如「我想要幫忙,但下個月才提交可以嗎?」,以看看是否有充份條件讓自己參與其中。

當然,筆者認為這只適用於工作上或點頭之交,至於那些很熟的朋友,禮貌地拒絕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