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口木面與木結緣 女生全職做木匠:即使一碌木也要珍惜

撰文:黃漢兒
出版:更新:

女仔人家,一副看似不太強壯的身軀,居然跑去當木工學徒,現在還全職當女木匠?
外表冷酷帥氣的Lam,經常被人形容為「一碌木咁」,老是「木口木面」,話不多兩句。訪問當日,本來也害怕會「問一句才答一句」。果然,粗口是打破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最好方法。直接且真誠的分享、偶爾一兩句豪邁的粗口,感覺像與朋友輕鬆地對話。

「畢業之前已經做一份乞食嘅工,就喺木工囉!然之後畢業繼續乞食。」
Lam
為人沉靜的Lam,從小到大的夢想工作就是不用說話的工作。本來木工是非常切合的工作,可是現在要教班,變相要不斷跟學生和客人溝通。(陳嘉元攝)

與「木」結緣

今年23歲的Lam,大學時修讀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三年前開始接觸木工這門手藝。「大學時咩都無學,好頹廢。純粹想師徒制咁學習,整遮、錶、木,咩都好啦,總之係花時間心機製成嘅作品。從來無打算畀錢去學,一嚟都無錢啦。」對木的鍾愛,是日久遞增的。「好純粹地鍾意木,見到木就有好舒服嘅感覺。」與其說她選擇做木,應該是命運選擇她要當木工。她坦言當初「邊有咁易揀師傅」,機緣巧合之下,她到朋友介紹的木工作室當學徒。「本身完全無底子,自己踩上門跟咗兩年幾。一星期去三、四日,一落堂就去,做到九點幾十點就返屋企。」

兩年學徒生涯,是越做越愛。(陳嘉元攝)

最初師傅也不知道她來幹甚麼,以為是普通街坊走來學一陣子。所以,初次學習就隨便拿起一塊木,叫她弄成匙羹。結果,頭一個月,她都是在造匙羹。「咁我唔識㗎嘛,咁照整囉。做做吓唔識又問,到後期佢先發現呢條友想長駐喺佢度,咁就由基本功開始學起。」從磨刀開始學起,到慢慢製成板凳。由幾天才完成一隻匙羹,到現在幾小時可以做完一隻。Lam和師傅試過合力把店舖殘舊的十多張板凳一次過換掉,師傅亦會在晚上教班前預先把技巧教曉她,好讓她當個小助教,「話不多」的師徒之情亦是從此建立。

「忽略咗讀書?咁又無,不嬲都唔讀書嘅,除了讀書仲有好多時間㗎嘛。」
Lam
女生全職做木匠:即使一碌木也要珍惜(陳嘉元攝)

從學徒變師傅

師傅的工作室是地舖,兼且地方淺窄。Lam曾經跟師傅坦言空間太小,發揮的空間相對減少。「得百幾呎地方,一半空間都係放木,又無位擺機。」後來師傅將工作室轉型,偶爾做展覽,有點像公共地方,讓街坊聚集在那邊聊聊天。一心想繼續做木手作的Lam心想:「咁即係我失業啦。」正值臨畢業煩惱前途的時期,剛好有朋友轉工作室想找人合伙,於是順理成章「疊埋心水」當木工。令她下定決心的原因,是起初當學徒的一個初衷。「唔喺唔情願打工,而喺一開始選擇去跟師傅,無理由師傅用兩年時間教我,但我一畢業出嚟做其他,咁我嗰兩年做咩嘢呢?」於是,她從家人借來幾萬塊,希望用幾年時間讓自己闖一闖。而工作室亦於今年開張,八月正式由學徒變成師傅。

女生全職做木匠:即使一碌木也要珍惜(陳嘉元攝)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Lam本來想改一個跟家人有關聯的名字,結果發現太難了。「喜超」、「淑萍」,怎麼組合起來就是怪。她又想過用婆婆或者公公的名字,叫「添娣」,「但都唔得,太老啦,睇完個名就唔想嚟,英文叫Timmy。」Lam分享時也忍不住發笑。而「媽的木工作室」,官方解釋是「我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的意思,非官方解答是「諗唔到叫咩名,所以叫媽的。做木工時講最多就喺_!媽的!」。

當學徒時,爸媽都把她的手藝當成「玩玩吓」的興趣。直至她畢業,家人跟她說:「不如你搵份正職,木工做Part Time啦。」但她深知木工不是你教三小時、就做三小時的事,自問無辦法一心二用。有日,她獨坐在房思考,突然走到隔壁房找媽媽:「啊媽,不如我自己開。」媽就這樣一句回應:「好啊!你計劃好咪得囉。」不久後媽媽就把支票交給她。

家人對於Lam的作品並沒有一味浮誇地讚賞。反而,她有一個忠實的支持者--她那八十五歲的婆婆。她當上木工才知道,原來素未謀面的公公以前也是木工。曾經做過一張板凳回家,婆婆很喜歡,她還以為是孫女做甚麼都說喜歡。可能,鍾情的背後,更多了一份情意結。而最令Lam感動的,是婆婆有天對她說:「加油啦,行行出狀元,睇好你!」

只對男生講粗口的師傅

回憶當學徒的點滴,師傅對她的表現當然是「有讚有彈」。有沒有被師傅罵過?「無。因為師傅唔鬧人。發火就梗係會,問多兩句會Feel到佢炆。」然後他會「妖」一聲,就起手示範。「咁示範完一次,你明就明,唔明摸到明為止,無人叫你咁蠢㗎嘛。」最讓師傅生氣是最初開錯價,他會跟她說:「你諗吓囉~你諗吓要幾錢?」結果她卻開了超筍價給客人。換來的結果,就是連續幾天打給她說同一件事,而且說教時間也不短,每次都重複那幾句:「每次開之前要諗咩...有咩...明啦嗎?咁樣唔得㗎,做唔到㗎嘛。」Lam模仿老人家那冗長帶慈祥的語氣。

Lam偶爾會跟師傅約飲茶。之前工廈發生火燭亦互相來電慰問。(取自媽的木工作室專頁)

而且Lam發現,師傅在女生面前甚少講粗口,最多只是炆自己,然後說一句:「真喺死笨_。」曾經被師傅誇獎夠「醒」的她,許多時候都是「一點即明」,因為她都是在他教班時「偷師」,「大多數都係望住佢做,因為佢講我未必明,我又唔知唔明咩。」

「唔順㗎,但無諗過放棄。原來真喺想做好一件事,越做越發現識嘅越少。依家嘅感覺?仲係覺得自己好渣,想去不斷進步。」
Lam

女仔比男仔輸蝕?

大家對於木工的既定印象離不開力的表現、汗水、電鑽聲和男人。跟男人比較,感覺力有不逮?「體能上一定有分別,就算大家拎同一個電鑽,佢可以用大WATT數嘅。我要用雙手拎著,佢就『飀』一聲整完。」當時心想:「大力真好!」有些女生會硬要表現自己可以比男生強。Lam卻是量力而為,「因為點都唔會大力得過個男仔。」反而,她懂得擅用自己的優勢:「我比一般男仔有耐性同細心,願意花心機做好一件作品,男仔通常做完就算。」她坦言當初未懂控制力度時,經常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試過一次過整十幾張板凳出嚟,好辛苦,成個背脊同右手都超攰,好似俾人打完咁。」當然,少不了就是抒發情緒的粗口:「哎!仲未做完仲未做完嘅,_!」但當看見製成品的時候,一切疲勞也值了。

平日不用教班和處理訂單,她就會拿塊木練習。(陳嘉元攝)

不浪費每一塊木

當上木工之後,Lam越來越覺得不用買東西,就連買木去整一件物品都覺得好浪費。家裡剛完成裝潢,除了廚櫃跟洗手間的櫃,所有櫃都不准家人買。「如果搵你訂,質素又唔好,都已經唔關價錢事,幾平都好,用一陣又要掉嘅話,咪又係浪費。不如一開始做一件可以Make sure用得耐嘅。」為了把浪費減至最低,Lam的房間除了衣櫃之外,甚麼櫃也沒有。「每買一件嘢之前,會諗有無位擺?之後就放返低佢走人。」所以她每天用來練習的木,都是撿來的,通常是被砍的樹或者打風掉下去的。

練習用的木匙羹。她解釋通常買回來的木都做了幾重處理,防蟲防霉噴藥水,拿來做餐具是比較危險的,所以用最天然的材料去做是最好的。(陳嘉元攝)
(陳嘉元攝)
+1

Lam教班的堅持,就是要循序漸進。有客人會「未學行先學走」,她會說要不找她訂,要不就接受那個木製品會是「岩岩巉巉」。與其開一班教做板凳的,不如你選擇一件你會用的物品,你來,我教你做。

珍惜身邊的一切,儘管那是一塊不顯眼的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