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瑤揭性侵】是你令沉默掩蓋醜惡? 別讓受害者成無援孤島
港隊田徑隊隊員呂麗瑤,23歲生日在Facebook揭露曾受前教練性侵,一下子激起千重浪。
罪惡連同性就像禁忌中的禁忌,從來是我們迴避談論的話題,以致我們錯覺,性侵事件只發生在法庭的新聞。呂麗瑤事件的震撼,是讓我們無從逃避地正視,這些不時被傳媒包裝成花邊新聞的性侵事件,其實可能是無處不在,與我們是那麼近。只是我們、甚至當事人,也從不想或不敢去面對。
是一直以來社會沒有空間討論性侵?沒有空間讓性侵倖存者安心講出自己的故事?光是站出來,講出那件事,就需要好大的勇氣,因為你不知道講出來將要承受什麼別的傷害。看一夜之間,好多網民又立即把矛頭指向呂麗瑤,質疑她發帖文動機、未報警已將事件發酵,未判先審等,將錯再一次堆到性侵受害者頭上。
每一件性侵事件曝光,那些以為「正義公正」的留言例牌出現,這種輿論氛圍,叫誰勇敢得起,不再沉默?乃至報警以至上庭頂證等處理機制、落入繪形繪聲煲大性幻想的法庭新聞也有機會令她們受二次傷害。
結果,集體沉默的代價是,羞恥和創傷只有受害者自己知道,一座座的孤島孤立無援。
讓彼此成為力量和勇氣
幾個月前由由美國女星Alyssa Milano在Twitter發起的「#MeToo」行動,鼓勵性暴力受害者站出來,集結力量,性醜聞自此就像巨浪,由影壇捲至政圈、體壇、新聞界及科技界,甚至捲至我們的跟前,才發現性侵犯無所不在。受害者不只女性,也有男性,不少創傷甚至被積壓了十幾二十年,悲劇由幾歲的純真童年開始。幾個月之間,他們陸續第一次公開向別人講出塵封的記憶。說出來,不再沉默,不只是他們重獲勇氣和力量的一步,他們每講一次,誘發其他有相似經歷的人也站出來,公開講出自己的故事。每一個人也能成為別人的力量和勇氣。
幾個月來,「#MeToo」行動在香港只有零星響應,直至11月30日凌晨,港隊田徑隊員呂麗瑤在社交網站發文,標示出#MeToo,她透露初中時曾被教練Y性侵。她在帖文寫道,受前倫敦奧運體操金牌選手McKayla Maroney的影響——她也曾在社交媒體勇敢地講出過去,自13歲以來被國家隊醫以「治療」為名性侵,呂麗瑤被McKayla Maroney的勇氣影響,寫道:「今天是我的 23 歲生日,把真相說出是一種解脫,亦是把自己由 victim 變為 survivor,這是我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許多沉默的性侵受害者,藉著暗號「#MeToo」,成為了對方一個遙遠的扶持,借來勇氣,講出,不只是自內心的囚牢解脫,呂麗瑤也希望藉此為更多人帶來正面影響。
「如果你不幸地與我有相似的遭遇,希望你能鼓起勇氣,向身邊的人尋求協助,不再姑息養奸。在華人文化裡,性議題從來被認為是尷尬、羞恥或不可公開討論的事。站出來,你的勇氣會影響很多很多同路人,就像McKayla 影響我一樣。」
受害者會選擇壓抑痛苦
呂麗瑤也寫道,在香港的體育界她從未聽過性侵或非禮的案例,但她相信自己的事件不是孤例,同類事件存在不過尚未曝光。一方面因為性侵犯是禁忌中的禁忌,大家下意識地把它越壓越深,不見為淨;另一方面,它對受害者而言是很大的身心創傷,她們會下意識地壓抑恐懼和痛苦的情緒,不然就活不下去。聽處理兒童性侵的社工說過,他們會表現更正常,更無事,刻意當件事從沒有發生過,旁人難以察覺異樣。同時,我們忽略這表面不見血和傷口的性暴力,很多都發生熟人之間,加害者利用了彼此信任和權力關係,就像性侵犯呂麗瑤是她非常信任的教練,她無從防備。她寫道「人,是一種矛盾的動物」,傷害過後,不知如何處理複雜又矛盾的情緒,信任夾雜了傷害埋藏身體裡,她繼續和這位教練來往、慶祝生日,然而身體一直記住了那個傷害。
「如何跟一位性侵犯自己的教練每年慶祝生日?我不知道。也許我能夠把自己也騙倒,對自己說,那件事從來沒有發生過。口裏說不,身體卻很誠實。那次之後,每次他靠近我,我的身體都會跟自己說退後。」
沉默是由來有因,沉默也令我們以為孤單,自己一文不值,曾和一個性侵倖存者聊天,她說無論將件事講出來幾多次,也沒有人明白這種經歷,她只有自己,而她永遠和別人不同,有一種價值永遠失去,她寧願沉默。就像她阿媽、身邊人或社會告訴她,一種羞愧和自責好像生命的泥沼,她改變不了過去。
然而不,在Youtube打上「Me Too/ My Story of Sexual Assault」,很多人親口對住鏡頭,講出她的「#MeToo」故事,那同樣是改變不了的過去,同樣有機會承受別人的閒言閒語,但你明明白白見著相像的力量,她們把自己和別人曾經的破碎,逐一修補,以沫相濡,而那個沫是彼此的傷口。讓彼此發現,這件事上沒有人是孤島,也不必獨自承受。像呂麗瑤以其中一個#metoo 倖存者的說話,講出自己的心聲:「I am not broken. It was not my fault. I am growing strong. I refuse si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