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少琪任《歌聲魅影》譯配總監 半年譯22首歌成最大挑戰

撰文:關穎賢
出版:更新: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入行37年,寫過萬千歌詞,由流行曲寫到音樂劇,陳少琪成為被挑選的人,擔任殿堂級音樂劇《歌聲魅影》的中文版譯配總監,成為華語詞壇第一人。以為半年翻譯22首音樂劇歌曲好簡單?雖然是夢想成真,但陳少琪老師都認為是人生的最大挑戰。

採訪:關穎賢、許育民
撰文:關穎賢
攝影:葉志明

陳少琪擔任殿堂級音樂劇《歌聲魅影》的中文版譯配總監。(葉志明攝)

35年前《歌聲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正式公演,作為粉絲的陳少琪老師多年來已經入場欣賞過無數次,但萬萬想不到自己竟然有機會能擔任殿堂級音樂劇的譯配總監,將劇中的22首歌曲翻譯成中文,成為音樂劇中第18種官方語言,並即將於5月至6月在上海進行首次演出,同時正商討來港公演的可能性。

陳少琪是《歌聲魅影》的超級粉絲。(葉志明攝)

對於音樂劇,陳老師認為《歌聲魅影》好聽的歌曲有很多,消化劇情後令自己有很多感悟,更以「幸運」來形容今次的夢幻合作:「在音樂圈都已經有37、38年,想過要做的都做了,沒想過能做的,都能夠做到。有時候是音樂揀了我,不是我揀音樂。有好多東西不是你想做就做到,要有好多緣分,好多機遇。」

能夠成為《歌聲魅影》的中文版譯配總監,陳少琪直言絕對是夢想成真。(葉志明攝)

陳老師首次接觸音樂劇是1997年跟張學友合作《雪狼湖》的時候,自己沒想過過去所的經驗累積疊加至今時今日才能做到《歌聲魅影》。可能大家會認為,翻譯歌曲可以有多難?只是將英文翻譯做中文,難度應該不高?這樣想就大錯特錯。

《歌聲魅影》是史上最長壽的音樂劇,至今踏入睇35個年頭,舞台的調度、演員的一舉一動、出入台位置等,都不會因為歌詞而改變,只能夠由陳老師率領的譯配團隊作出遷就,而難度就在於所有歌詞都已經設計了動作來配合。

《歌聲魅影》即將於5月至6月在上海進行首次公演。

創作歌曲及填寫歌詞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但要百分百翻譯歌詞就難上加難,如果要在半年內譯出22首歌,絕對是接近Mission Impossible。陳老師談起翻譯歌詞都不禁笑著搖頭說:「寫歌詞時都不能早一個小節出現某個中文歌詞,要跟隨原版動作的中文動詞才能出現。不可以反拍,就算整體意思一樣都不可以,需要逐個字翻譯,同時要求有文字的美感,包容性要很強。」儘管意思吻合,另一難度就是演員的演繹,陳老師直言最難忘其中一位男主角阿雲嘎的一句話「如果我們作為歌者都感受不到那種(情感)的直接,那觀眾又怎會接收到呢?」所以譯配的過程中,團隊幾乎是每天互相攻擊、互相推翻、不斷修改,令陳老師都忍不住說:「有時候真的很大打擊。」

除了精準度及演員獻唱時的舒適度,觀眾的享受亦是難度之一。陳老師透露現時音樂劇觀眾都以年輕女性為主,她們接受的語境與老一輩的人截然不同,所以譯配團隊的年齡跨度幾十年,為的就是想尋找一種新的文體,讓16歲至56歲的觀眾都能夠聽得懂,這樣才能讓觀眾完全投入音樂劇中。

今次可算是陳老師入行以來最大的挑戰。(葉志明攝)

今次有過《歌聲魅影》的合作經驗,問到日後可會朝著百老匯音樂劇的方向走,陳老師指現時已經開始醞釀不同的合作,有些音樂劇都想作雙語的演出:「自己一向都好喜歡音樂劇,雖然影視是很難征服的媒介,但影視有剪接。而音樂劇所有都是現場,唱歌跳舞演戲都要完美,需要配合所有台前幕後,燈光 一秒鐘都唔可以錯,作為創作者,參與音樂劇看到成果,配合到完成到的滿足感很大,比起寫一首歌的滿足感好唔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