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音介紹|你認識現今EDM世界中最流行的Tech House嗎?
Tech House傳奇DJ兼製作人Nathan Coles早前過身,享年52歲。在重溫他的作品時,再次感受到Tech House的變遷。Tech House在90年代初成形,至今已有接近30年歷史,發展至今已佔據主流EDM的版圖,各大電子音樂節都能看到Tech House DJ例如FISHER、James Hype、Dom Dolla和John Summit等的身影。然而,Tech House最初只是一種地下音樂,究竟它的故事應從何說起﹖是誰將它帶上今天的主流EDM舞台?
在各項數據中名列前茅的Tech House
EDM數據庫網站1001Tracklist在今年年初公佈名為「A State Of Dance Music」的統計報告,整合2022年其網站的各項數據。在2022年,一共有6萬7千多個新歌單被添加到1001Tracklist,當中包括DJ Set及電台節目。綜合而言,2022年獲得最多DJ Support的音樂類型正是Tech House,共佔21%。而10首被最多DJ Support的歌曲中,有8首都是Tech House作品,包括ACRAZE的《Do It To It》和James Hype的《Ferrari》等。
Tech House在主流EDM的冒起早有先兆。根據國際音樂高峰會(IMS)就2021年國際電子音樂的商業報告顯示,Tech House的地位在2021年的第2季取代Techno,成為知名電子音樂網站Beatport上最受歡迎和最暢銷的音樂類型。兩項數據均提供有力証據,顯示Tech House正佔據主流EDM市場。同時,主流EDM製作人David Guetta和Tiësto等人亦急不及待搭上Tech House列車,製作《The Freaks》和《Hot In It》等Tech House味濃的作品。
現今充斥市場的現代Tech House風格明顯,低沉有力的鼓聲混合拍掌聲(Clap),加上靈魂之一的Bassline,整體聲音在簡潔中帶點Dirty。若配上到位的人聲,無論是簡單的歌詞抑或語句,令人一聽難忘。然而,最早期的Tech House並沒有像現今EDM富刺激性的Build Up和Drop,而是相對簡約(minimal)、重複性強的混合產物,帶有Techno的4/4重低音,亦有著House的節奏。顧名思義,Tech House就是Techno與House的混合體。
Tech House起源於90年代的英倫
芝加哥的House和底特律的Techno自80年代起一直是電子舞曲的兩大類型,直至日本公司Roland在1981年推出電子合成器TB-303,促使電子音樂製作人作出各項實驗並創造出Acid House。Trevor Fung是其中一位將Acid House帶到西班牙派對聖地Ibiza的美國DJ,後來英國DJ Paul Oakenfold在1987年與友人前往該地慶祝生日,最終成為一趟「傳奇之旅」。Paul Oakenfold和友人將Ibiza的音樂帶回英國,當中包括Acid House。
經他們的大力推廣下,令英國在1988至1989年間出現名為「Second Summer of Love」的文化現象,Rave文化的興盛令Acid House在英國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隨著英國電子音樂步向後Acid House時期,慢慢發展出多種電子舞曲例如Hardcore、Jungle等音樂類型。同時英國的House音樂亦變得商業化,一群Ravers和電子音樂人開始嚮往早期Acid House的環境,令Tech House在90年代的出現猶如對當時英國電子音樂文化的回應。
Tech House傳奇三劍俠
但凡提到Tech House,必定會數到幾位傳奇人物。Nathan Coles與Terry Francis最初在倫敦舉行第一個派對,後來邀請Eddie Richards參與演出。最終三人在1994年組成團隊,在倫敦不同地點例如停車場、棄置工廈而非傳統夜店舉辦名為Wiggle的傳奇地下派對。Wiggle派對之所以廣受歡迎,是由於三人作為DJ所選擇的音樂,不再是商業味濃的House,而是以地下音樂為主。
三人當時希望為英國的派對帶來一種新的聲音,例如Eddie Richards曾提及,希望尋找一種沒有太多人聲又不太Techno,富節奏又有Bassline的音樂。因此,他們便嘗試融合芝加哥House和底特律Techno的風味,有時調低Techno的音調(Pitch),又將US Garage加速;有時將Progressive House配上Funky Bass和經典底特律Techno等,造就各種各樣的演繹方法。所以,Tech House起初純粹是一種打碟風格,還未有正式Tech House的單曲和音樂廠牌出現,甚至在它出現時還未被冠上Tech House的稱呼。
另一邊廂,Terry Francis在南倫敦克羅伊登區的唱片店Swag工作,他憶述Tech House這個名字的出現原本只是方便唱片店把歌曲分類。隨著Wiggle派對獨有的音樂氛圍遍佈倫敦,Tech House漸漸冒起。1996年三人創立Wiggle音樂廠牌,而其他推廣Tech House的廠牌例如Eye 4 Sound亦紛紛出現,成為新晉Tech House製作人發表音樂的渠道。Tech House慢慢從倫敦伸延至其他城市例如列斯,Eddie Richards亦邀請Techno先驅之一Derrick May從美國前來英國觀摩。同一時間,Terry Francis會定期到美國東、西岸演出,將Tech House輸出至海外,在千禧年代開展它的黃金時期。
將Tech House帶上主流EDM舞台的澳洲漁人
每種音樂在不同年代都有其代表人物,千禧年代的Tech House有柏林音樂人M.A.N.D.Y.、音樂廠牌Dirtybird創辨人Claude VonStroke等;2010年代初則有威爾斯音樂人Jamie Jones和美國二人電子組合The Martinez Brothers等。直至2010年代末,將Tech House逐步推上今天主流EDM的人物,便要數到澳洲音樂人FISHER。
FISHER曾經是世界級衝浪選手,後來他和朋友移居美國並在一些衝浪派對上開始擔當DJ。他在2017年的第一首單曲《Ya Kidding》早已獲Dirtybird創辨人Claude VonStroke賞識並在該廠牌發佈,直至2018年的《Losing It》成為轉捩點。2018年4月,FISHER在Coachella播放尚未發佈的《Losing It》,希望測試觀眾的反應,從現場拍攝的短片可見觀眾反應熱烈。
2018年7月FISHER正式推出《Losing It》,迅即被大型唱片公司形容為繼Martin Garrix的《Animals》,將為主流EDM帶來鉅大影響旳歌曲。歌曲得到不止於Tech House圈子的支持,連同國際DJ包括Hardwell、Alison Wonderland和Tiësto都在自己的演出中播放,在Beatport和Billboard Dance Club Songs排行榜亦登上第1位,同時獲提名第61屆格林美獎最佳舞曲大獎。憑著《Losing It》的勢頭,FISHER在2019年進駐Coachella更大的舞台Sahara。一首歌不單奠定FISHER的成就,更確立Tech House在今天主流EDM的地位。
難以打破的商業魔咒
回顧Tech House的起源與它今天的成就,細聽30年間不同時期的作品,便能體會到音樂就是一種流動的存在。這個現象並非人人賣帳,喜歡元祖地下時期Tech House的樂迷會認為今天主流的Tech House太商業化,喪失起初的創意和純樸。諷刺的是,一種音樂無論誕生於何地,一旦流行就很容易獲得主流商業的「青睞」,然後被公式化和複製,步入膨脹和飽和的階段。坦白說,今天的Tech House逐漸變得一式一樣,是好是壞就交由聽眾定斷。
反觀本地音樂亦如是,獨立或地下音樂與主流音樂的對立面依然存在,仍然會有主流音樂的樂迷認為獨立音樂太偏門,獨立音樂的樂迷則抗拒自己喜歡的音樂人變得主流。究竟是音樂人踏入主流世界後變質,還是樂迷過份擁抱「獨立音樂」的標籤﹖而當越來越多主流歌手自組公司獨立發展後,又有否得到相應的支持﹖說到尾,這些標籤都是市場的產品,正如Tech House最初被冠上這個名字的狀況一樣。音樂最主要還是作品本身的質素,這才是真正的用作品說話。
波盛激情推介:經典Tech House音樂
Eddie Richards – Soul Is Life
Hardfloor, Swag – Beavis At Bat (Swag’s Touch 2nd Base Remix)
M.A.N.D.Y. vs Booka Shade – Body Language
Mr. C – Tech House
Slack City, Hot Lizard – Detox (Hot Lizard Rem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