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麥浚龍3年音樂企劃將完結 期待最終章面世:想知觀眾感受
記得兩年前的《the album part one》中,麥浚龍(Juno)的《勇悍·17》最後一句歌詞寫道:「約定未來要到切爾諾貝爾跟你闖闖/當然心跳冒汗」,交代董折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到切爾諾貝爾闖蕩。三年過後,Juno新歌《我在切爾諾貝爾 等你》,正是交代董折步入中年後,來到已經重新開放的切爾諾貝爾,亦象徵《the album》長達3年的企劃即將劃上句號。
3年來,Juno一直與謝安琪(Kay)埋頭苦幹,專注籌備企劃內的3張專輯,而在第二張專輯面世前,幕後團隊已經開始製作最終章。談起這3年來的感受,Juno坦言百感交雜:「呢段時間係好充實,或者緊張、心跳冒汗、喜悅、興奮,已經蓋過咗疲累。」
撰文:劉傳謙
攝影:梁碧玲
對切爾諾貝爾感覺既真實又虛幻
1986年,切爾諾貝爾發生核電廠爆炸,震驚全球。而在Juno的故事中,17歲的董折和浦銘心亦於這年結緣。
Juno於13年前開始對切爾諾貝爾充滿興趣,而這裏亦成為《the album》的故事開端:「呢個地方畀我最大嘅感覺,係帶住一種遺憾美,一夜之間嘅突變,令佢變咗一個荒蕪嘅廢墟。用切爾諾貝爾作為時代背景,甚至交代佢哋嘅一種心境,我由《part 1》嘅時候就已經想,佢哋(董折與浦銘心)最後喺終章嘅時候就係喺切爾諾貝爾度發生。」
但在現實生活中,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現場雖已對外開放,然而輻射對人類健康的危機依然未解除,令Juno在當地拍攝的願望依然未能實現:「我拍電影、寫劇本嘅時候都想去呢個地方,但係要去係相當困難,唔係話去唔到,而係我哋不能逗留48小時,變咗拍嘢嘅時候係相對困難。」他坦言,自己希望到切爾諾貝爾,親身了解當地的情況。
到訪不同書店 收藏切爾諾貝爾相集
既然未能到訪當地,Juno就靠觀賞相集了解切爾諾貝爾,不過當時香港仍未見太多相關的相集,於是Juno在每次旅行都會到訪不同書店:「嗰陣時唔係好多相關嘅書籍,近年就會多咗一啲電影、電視劇,或者大家收集資訊嘅渠道比10年前都有唔同。我鍾意儲呢個地方嘅相集,我覺得呢個地方喺呢個世界係好虛幻,你知道真係有呢個地方,但係同一時間係虛幻,因為係突然間有一晚,呢個地方就變咗咁,好似突然被捨棄。我覺得佢殘破得嚟,佢喺我心目中係好浪漫嘅一個地方。」
追尋戀愛以外另類浪漫
說到這裏,相信不少樂迷都會十分好奇,在一個荒蕪的城市中如何找到浪漫的感覺?Juno認為除了戀愛、認識,浪漫亦有很多類型:「可能我哋嘅相聚只係一齊等過馬路,等到盞燈變咗綠色就各行各路。但係呢幾分鐘,我哋就係企咗喺度,喺同一個地方共處。」
疫情或令實體專輯延後推出
Juno在疫情下,日前相繼完成MV拍攝,令自己重拾久違的喜悅:「我覺得呢幾個月有好多production都係delay,連實體專輯都有機會delay。」談起疫情下對自己的影響,他認為擔任文字創作的人,受到的影響比其他人低:「我好多時寫劇本都係喺一個靜謐嘅地方,係呢個世代,如果生計係牽涉文字嘅話,影響叫做冇咁大。」
MV拍攝上受限聚令影響,本來打算在一幕中出現較多人的情節,就要先顧及演員安全。不過Juno認為這次拍攝的感覺超現實:「以前你要借一個地方,基本上係好難,尤其某啲場係多人,你唔會見到佢有寧靜嘅時候。例如我哋拍《字典 與 聖經》嘅時候,街上相對都少咗人,尤其喺大館嗰晚,感覺比平時更加靜。」
製作《the album》 與音樂人溝通最花時間
不知不覺,《the album》音樂企劃來到最後一年,談到最令Juno花時間的,其中一樣就是在一開始與不同音樂人緊密溝通,確保他們對製作方向清晰:「你要逐個逐個同佢哋講,因為佢哋收到嘅章節都唔同。所以每一首歌嘅內容、製作單位嘅矚目點,到底邊首歌係董折去講?邊首係浦銘心講?」另外,作為大碟監製,他還要安排歌曲的文案、填詞角度,又要安排不同角色在適當時間登場,難怪Juno會說自己感到疲累。
被問到自己會否對這個企劃感到依依不捨,他坦言在續集面世後曾感到不捨,但如今卻相當期待最終章面世一刻:「留意觀眾感受都係呢個過程中有趣嘅地方,依家期待呢3部分嘅歌全部出晒街,觀眾能夠將3部分嘅音樂一次過聽返晒。其實3年前已經有呢種興奮,但係我將呢種感覺放喺心裏面,因為我已經要埋頭創作。」每首作品都要經過文案、MV和歌曲才能完全了解整段故事,Juno直言:「慶幸《the album》唔係電影,亦唔只係一張專輯,而係一個可一不可再嘅獨特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