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軒IG貼千字文教唱歌 回望自己04-08年錄音:根本是災難!

撰文:黃浩晉
出版:更新:

張敬軒近日在交平台再次活躍起來,他在今日凌晨突然貼出千字文教大家唱歌,從Phrasing(樂句劃分)、作品分析、個人聲線特質以及咬字四個範疇去分析,並引自己的「壞習慣」作反面教材,可看出軒仔鑽研唱歌這回事的認真,亦感受到藝術家對造詣的追求是無止境。

軒仔貼出2016年以「降兩度」身份翻唱徐小鳳金曲《無奈》的片段,稱之為「壞習慣教材」,附以千字文去解釋當中要改善的地方。事源軒仔近來認識到幾位喜歡音樂的年輕人,他們都是聽軒仔的作品長大,潛移默化下亦學足了軒仔的歌唱習慣,軒仔見狀反對他們將自己的唱歌方法套用到他們的唱法之中,所以長文詳細分析。

軒仔凌晨發千字文向大家分享歌唱心得,更仔細地從四個不同角度切入,讓大家了解唱歌是怎樣的一回事。(網頁擷圖)

Phrasing(樂句劃分)

軒仔認為處理分句是取決於個人審美,他的養份來自小時候的傳統戲曲訓練,以及曾經接觸過的樂器,他也不避嫌說以往自己的演繹容易出現「作狀」的問題,因為他處理Phrasing的技巧是以樂器為審美基準。而且,他近年多著重自己的共鳴與發聲位置,所以很容易跌入「撚歌」陷阱,特此提醒大家。

唱得之中如張敬軒都覺得自己唱功有未盡如意的地方,他自己也不停在尋求進步空間及方法。(資料圖片)
好多人都鍾意聽軒仔唱歌,甚至會模仿他的唱法,但他提點大家要找到自己的個人特色。(按圖放大)
+5

作品分析

軒仔指出,歌手收到歌詞等如演員收到劇本,要先了解旋律徊歌詞所建構的故事,歌手的身份就如當事人或說書人。另外,當編曲已完成,就需要消化編曲所營造出的氛圍,再將自己的角色融入音樂之中。他提點大家,不應該將別人的歌唱方法未經自己思考就放到作品之中,因為他本人也會出現情緒過火的時候,所以大家要自己拿捏。

張敬軒認為唱歌是講故事方式的一種,所以如果理解、代入音樂之中是每個喜歡唱歌的人要著眼的地方。(資料圖片)

個人聲線差別

軒仔透露自己17歲開始便行走江湖,到過很多音響災難的場地登台,那時候嗌破喉嚨都無法聽見自己唱甚麼。即使他不煙不酒,長久以來他的聲帶都有一定損耗,他坦言不復17、18歲當年勇可以每次硬推上High C、High D。軒仔認為,每人的身體構做不同,不能夠要求每個人都用用同一個發聲位置或者共鳴方法唱歌。軒仔又拍出,現在聽回04-08年的錄音根本是災難,因為當時一入有冷氣的地方,鼻子就完全廢掉,所以只好靠用力讓自己上到高音,不科學的發聲方法會很快為聲帶帶來永久性的創傷。

每人的身體給構不同,要清楚自己聲線的特質,並尋找一套自己合用的方法。(資料圖片)

咬字

軒仔是廣州人,本身廣州的廣東話與香港的廣東話已有不同,尤其是N和L為聲音的字;加上他本人是聽張國榮、陳百強、羅文等人的作品長大,或多或少都有影響。而且他指出,每個都年代都有該年代的審美標準,當年的字正腔圓在今天可能也要作微調;近年他注意到咬字要盡量放鬆,雖然未盡如意但他深信還有進步的方法。

軒仔認為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光是咬字這一環由羅文的年代到現今改已改變不少。(資料圖片)

軒仔最後作總結,他認為唱歌始終也是說故事方式的一種,每個人都應找到配合自身先天條件的歌唱方法,雖然每人都是從臨摹學起,但不應因此成為自己的牽絆。他本人從三年前開始用「減法」唱歌,即是以情緒的表達行先,以往習得的技巧只是輔助,追求自然流露的狀態。

點擊觀看張敬軒IG分享歌唱心得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