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宇多田光新MV潮玩360拍攝 手機睇勁有臨場感超親切

撰文:胡劍威
出版:更新:
以黑白調子為主的MV,配合360度技術,大家用手機觀看會更有感覺。(網上圖片)
以黑白調子為主的MV,配合360度技術,大家用手機觀看會更有感覺。(網上圖片)

日本歌姬宇多田光復出一事,講講下變了「日經」,無辦法,光妹實在是非常多搞作。退隱8年有多,宇多田光一復出就上電視、電台、為日劇唱主題曲、拍廣告,於本月28日更推出了久遺的新大碟《Fantome》,所有當紅歌手會做的她都做到足。而今天她又再次善用網絡平台,發布了新歌之一《給你的花束》(花束を君に)MV,這次最特別之處,是用上了360度的拍攝技術,透過YouTube上載後,大家用手機觀看可以一邊聽歌一邊移動畫面,不止光妹還可以看到攝影師,光妹話希望大家看時會更有臨場感。

《給你的花束》是宇多田光為了記念離世母親所寫的歌,旋律動人,在歌詞中充滿了淡淡温暖感覺。此曲被選為NHK電視台4月開播的大熱晨間劇《當家姐姐》主題曲,於宇多田光未正式復出前已在全日本播放,之前她曾在官方YouTube頻道上發放一個簡單MV,現在則再拍一個正式的,更加入360度拍攝,相信此曲勢必成為光妹的另一個經典。

思哲研究所|在「低欲望」的日本 政府和民間如何鼓勵青年投票?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日本友人推薦筆者觀看小說改編的電影《如果德川家康成為總理大臣的話》(もしも徳川家康が総理大臣になったら)。該電影由《電車男》、《交響情人夢》的導演武內英樹執導,講述一個「利用人工智能復活(日本)歷史人物,組成最強內閣」抗擊COVID-19的虛構故事。小說面世時,適逢大批日本民眾諷刺日本政府抗疫不力之時,友人也紛紛轉載諷刺「安倍口罩」的照片給筆者觀看;然而,經改編的電影核心則是想借「德川家康」之口鼓勵日本人參與政治,並且表達不主動投票、主動爭取而將責任委託他人,待他人「行差踏錯」時就厲聲指責政治代表的做法非常「dame」(不行)——嘗試通過搞怪劇情鼓勵日本人積極投票。香港各界同樣關注各級選舉的投票問題,不妨看看以「低欲望社會」著稱的日本作出了哪些提高投票率的嘗試。

來稿作者:李冠儒

日本傾向將低投票率,尤其是青年的低投票率,視作重大社會議題。(資料圖片 / 路透社)

日本傾向將低投票率,尤其是青年的低投票率,視作重大社會議題,被多方反覆討論。因為在人口老化的社會,「銀髮民主主義」必然逐漸顯現。人多票多,老年人的政治影響力水漲船高,若青年還不出來投票的話,政治家、議員等都會偏向為老年人謀權益,青年訴求也就容易被忽視。然而,也正因為中老年人才是日本人口的主要組成部分,部分青年自問難以發聲,就乾脆不投票,形成某種惡性循環。日本為此作出很多嘗試,例如在2015年修改《公職選舉法》,將最低選舉年齡從20歲降至18歲,讓更多青年提出政治訴求。然而在修法後的歷屆國會大選中,除了第一年之外,18至19歲的投票率都沒有超過45%。

後續官方還有不少嘗試,例如日本選委會就於2019年舉辦的第25屆參議院選舉中,試圖「投青年所好」以鼓勵投票。當年日本剛好掀起「珍珠奶茶熱」,選委會就與賣珍珠奶茶的「Tapista」以及知名拉麪店「一風堂」合作,讓選民憑投票證用半價買奶茶,或者免費為拉麪加麪或加蛋,從中打出「每粒珍珠跟你的每一票的份量,都很重要」等旗號。此舉旋即引發不少爭議,例如質疑當局「刺激本地消費」、「變相買票」、「不要浪費納稅人的錢」、「通過鼓勵投票增加青年對政治的理解」、「即便投票率變高了效果也很可能不是可持續的」等等。而從投票資料來看,效果確實不可持續,至2024年舉辦的第50屆眾議院選舉結果依然不容樂觀:小選區投票率僅為53.85%,比2021年下降兩個百分點,為戰後第三低;18-19歲的投票率也只有43.06%。不過,這也變相鼓勵了國民議政。

為增加投票率,民間也早有行動。2018年2月創建的PoliPoli就提供了一個讓民眾直接與政治家對話的平台。創辦人伊藤和真當年是慶應大學的大學生,筆者曾有幸與他一同喝咖啡、聽他分享創業心得以及參與平台公測。彼時他提及日本青年原本沒有渠道「直接向政治家說出您的觀點」,所以需要PoliPoli這平台去「了解日本當前的政策發展與問題」。平台上有數字科技、青年和女性、兒童和保育就業及勞動等版面,目前鈴木憲和、高村正大、三谷英弘等眾議院議員都會通過PoliPoli與網民互動,日本維新會等政黨甚至在平台上直接詢問「大家希望我們政黨推出怎樣的政策?」近期日本有所謂新一輪「令和米騷動」,政府已緊急動用儲備米,亦有議員向平台網友徵求解決之道。2021年日本新設「孤獨與孤立事務大臣」前,不少青年已在PoliPoli討論「孤獨死」等議題。

PoliPoli還設有專門的管理員處理涉及人身攻擊的帖文,隨着使用者增多,其他政治家也願參與互動,以示親民。一位使用PoliPoli的政治家告訴筆者,自己獨立開設頻道的話,「有點像KOL,需要花很多時間經營,也常收到謾罵」,而PoliPoli則較和諧、可理性互動、不需花太多時間,也不至於讓國民覺得自己不務正業;只是,其短板在於能夠吸引的終究是尚未在政治上徹底「躺平」的青年。 因此,有一些政客覺得要更主動地接觸群眾,目前全日本最年輕市長——28歲的蘆屋市市長高島崚輔除了運營社交平台,亦會直接在區內舉辦多場與民眾的線下對談會,相當於以年輕人的身份鼓勵日本人關注及參與政治。

筆者曾於報章撰寫《為何日本青年普遍愛國但不愛政客》一文,探討日本青年不投票的根本原因。參考2021年日本國立青少年教育振興機構發表的《關於高中生的社會參與意識的調查報告——中美日韓的比較》,只有35.4%日本受訪者認為自己的政治行為能夠改變國內政治,遠低於中美韓三國;許多日本青年也形容日本政治是骯髒的小圈子,對國內政治嗤之以鼻,認為討論國內政治的人「高高在上」。《朝日新聞》的調查結果也反映很少或從未投票的合資格選民中,有48%表示他們不投票是因為「缺乏有價值的候選人」,36%認為即使投票也「不會改變政治或社會」。民意難以在政策中得到反映,因此不去投票。

如同電影《如果德川家康成為總理大臣的話》所對映一般,不少日本人認為青年把問題都歸咎政治家、政治上「躺平」的做法不利於社會發展。調查報告也反映,日本青年對自己國內政治及經濟現狀缺乏了解,對國債問題等缺乏關心。同樣參考日本財團2019年做的《18歲青年調查》,61.3%的日本受訪者根本不知道彼時政府債務已逾1,200萬億日圓。在被問及為什麼日本有如此高的債務時,50.9%受訪者表示是「因為政治家不夠努力」。

日本政府應對出生率下降、糾正人口過度集中的「東京一極」等現象,推出「地方創生」這一重大嘗試,以增加人口和工作場所。不過,該項計劃涉及財政轉移等諸多細節,能理解其含義的青年受訪者不足20%。日本政府不少政策初衷雖好,卻依然不被青年關注、認可,變相反映青年不了解、不信任日本政府為保障公共利益所做的努力。

由於日本青年普遍對政府感到不滿,認為國內政治腐敗,多份報告亦反映近半數受訪者對日本未來感悲觀;筆者上月特意向18-30歲的日本青年查詢「在什麼情況下才會參與政治」,他們的反饋還是:「難度太高了」、「依然看不出政治與自己的生活有什麼關係」、「我又沒有3個盤(對應日語中的地盤jiban、看板kanban、鞄kaban,分別對應中文的地區基礎、知名度或授權、錢,用以諷刺一般日本人玩不了政治)」、「老頭子在引誘我們投票,青年不投票也是一種取態」——可見提高投票率的挑戰非常嚴峻。

曾有中國及日本媒體表示,儘管許多日本年輕人仍會討論社會問題,但他們通常不知道各個政黨之間的區別,所以不去投票。它們亦會歸咎於學校缺乏選民教育,政黨沒有努力接觸年輕人等等,導致年輕人認為政治與自己無關。這說法既對,也錯。事實上,日本人對自民黨以外的政黨都不熟悉,畢竟自民黨長期執政,而日本黨派眾多,學校既不可能也不應該向學生介紹所有政黨。

再者,政黨表現參差不齊,卻能在「政治躺平」的當下,以「娛樂化」成功闖出。例如「保護國民防止NHK傷害黨」為了吸引支持,曾推出「打倒NHK」的政綱。NHK作為公共廣播機構,日本《廣播法》明述凡擁有可接收NHK廣播訊號者理論上皆需付費,但一些人不想繳交費用或不想被NHK打擾,甚或單純覺得「打倒NHK」的口號很酷,就支持了該黨,促使其在2019年參議院中獲得議席。然而,該黨後來戰略更名為「政治家女子48黨」等,現已破產。

日本的嘗試,確實稱不上特別成功,惟香港既然有不少關於立法會及區議會選舉投票率的討論,也可適度借鑒日本、因地制宜,或許對恢復青年選民信心及增加投票率有所幫助。

本文作者是思哲研究所青年事務教育總監李冠儒。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