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想演唱會變「私人派對」  公開發售得一成只能益黃牛?

撰文:彭嘉彬
出版:更新:

今年年尾可說是樂壇之災,一口氣取消及延期了好幾個大型演唱會,包括張敬軒、周杰倫、陳奕迅等等。有見近日社會局勢未趨穩定,交通狀況仍然難以預料,不少演唱會主辦機構決定取消演出,演出業協會指出六月以來,已有超過六十場次的演唱會押後或取消,過萬個從業員受影響。

面對樂壇寒冬,演出業協會提出四項建議,包括:政府寬減租借場地的票務分紅,減輕演唱會主辦方的運作成本;暫時降低公開發售門票比例,由上限最少三成減至一成,讓演出業可以爭取更多贊助商支持;政向演出業提供稅務優惠及津貼,例如協助主辦機構負責電子門票網絡銷售的手續費;以及設立演出業界支援基金。

1. 陳奕迅(資料圖片)
一次過睇晒最近被取消的演出
+27

雖然演出業協會是好心希望為業內人士爭取福利,避免因演出取消而出現過度虧損的情況,不過這幾項建議中,卻有一項似乎令整個音樂圈陷入倒退時期,便是有關降低公開發售門票比例方面。若果大家還記得,提高公開發售門票比例是去年尾開始提出,當時黃牛黨為患,令樂迷苦不堪言。當時政府向立法會提出降低門票的內部認購比率,增加公開發售數量等措施以打擊黃牛黨,不過同時卻被業界人士反對,演出業界主席陳淑芬曾表示此舉是將黃牛黨問題轉嫁給業界,而演出業界副主席許冰心也認為內部認購不是黃牛票的根源,向來都是給贊助商、歌迷會等等。

今年4月政府提出修例把公開發售門票比例提高至三成,演出業界主席陳淑芬表示此舉是將黃牛黨問題轉嫁給業界。 (資料圖片)

其實作為一個公開售票的演唱會,將公開發售門票數量降至最少一成實在是難以想像。就以張敬軒的《盛樂演唱會》為例,演出只開四場,而紅館每場大概可容納一萬人,如果公開發售門票數量只佔其中一成,即代表總共只有四千張門票是公開發售,作為一個大型演唱會,這樣的數字對樂迷大眾絕不公平。加上內部門票上調至9成,全部由歌迷會及贊助商共享,這樣的演出尤如一個「私人派對」般,並不對外開放,那麼舉行大型演唱會的意義何在?難道只是為了歌迷會及顧客服務,而普羅大眾就不必關心?再加上黃牛問題會再次降臨到樂迷當中,根據過往經驗,大部份黃牛飛的票源也是來自內部認購,雖然未能明確指出是來自贊助商、唱片公司還是歌迷會,不過降低公開發售比例,無疑會進一步助長黃牛氣焰,令樂壇再次重返一張飛炒至幾萬元的時期,深信公眾及樂迷並不樂見這情況。

睇下過往嘅「絕望座位表」到底有幾絕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