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都係武器! 葉德嫻、五月天同Michael Jackson用歌連繫世界
在歐洲中世紀時興起「貴族義務」觀念,簡單來說即「地位越高,責任越大」。把同一概念代入現代社會中,具社會影響力的名人應有更大責任去幫助弱小,用他們的能力去凝聚社會。但相應地,發聲亦會為他們帶來更大的負擔和壓力,像葉德嫻在日前遊行後,所有音樂作品隨即在內地市場全被下架,然而她仍決定參與「九龍區大遊行」,繼續與示威者同行。所謂「兄弟爬山,各自努力」,音樂界也一直以自己的方式關心社會和世界,把音樂變成最溫柔的武器,讓歌曲連繫每顆心。
1. 《撐起雨傘》
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警方使用胡椒噴霧來驅趕示威者,在928當天更向示威者發射87枚催淚彈,示威者只能以雨傘保護自己。暴力鎮壓引起民憤,多位香港音樂人參與演唱和製作《撐起雨傘》,以支持示威者,當中包括葉德嫻、林夕、黃耀明、何韻詩、謝安琪及周國賢等。
2. 《Sea of Black》
在《逃犯條例》修訂風波下,示威者多次上街向政府表達意見,希望政府正視他們的五大訴求。在兩次百萬人遊行時,或在警方暴力鎮壓清場時,示威者表現出高水準的公民質素,引起國際關注。越南群星製作了《Sea of Black》歌曲,送給為香港自由和民主努力的示威者。
3. 《The Brexit Song》(We’ll be Strong)
英國曾就「脫歐」問題進行公投,由英國一位學者Peter Parsons所創作和演唱,歌詞內容支持脫歐,唱出只要英國人團結,一切都能解決。
4. 《入陣曲》
雖然五月天從未在「反服貿」中表明立場,但其歌曲《入陣曲》在「反服貿」中迴響甚大。歌詞「當一座城牆,只為了阻擋,所有自由渴望」、「當一份真相,隻手能隱藏,直到人們遺忘」及「寫一頁莽撞,我們的篇章,曾經如此的輝煌」,加上MV動畫故事,彷彿就在描寫當時的抗爭實況。
5. 《烏克蘭仍在人間》(原文Ще не вмерла України)
在紀錄片《Winter on fire: Ukraine’s Fight for Freedom》中,看到烏克蘭人希望國家可加入歐盟,以增強國家的競爭力,也能為年輕人創造更多機會。可惜政府漠視民意,迫得烏克蘭人拼死抗爭,國歌《烏克蘭仍在人間》成為他們的信念,因為他們相信所做的能令國家變得更好。
6. 《為自由》
在八九六四時,為了支持運動和學生對自由民主的追求,當時香港樂壇幾乎總動員參與《為自由》的製作,歌曲更成為在天安門廣場第一首播放的廣東歌。
7. 《We Are The World》
因當時英國歌手Phillip Collins從新聞中看到,很多非洲人因飢荒和營養不良而死亡,召集其他音樂人製作了《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並進行義賣,引起國際間極大迴響。美國歌手便跟進義舉,由Michael Jackson和Lionel Richie作曲填詞,群星演唱,發表後短時間大賣700萬張,成為最佳銷量單曲。
8. 《明天會更好》
由羅大佑作曲,多位資深音樂人共同作詞,共60多位台灣華語歌手共同合唱。當時因《We Are The World》一曲風靡全球,引起各國樂壇仿傚,《明天以更好》便是其中一例,以「一眾音樂人為公益而唱」為初衷,配合1986年「國際和平年」和「台灣光復節40周年」推出。歌曲旋律朗朗上口,傳唱度極高,成為台灣華語流行樂壇史上最成功的公益單曲。
9. 《Revolution》
The Beatles的《Revolution》,歌詞中「無論你把它說為革命或進化,我們也只是想改變世界」、「如果你問我貢獻了甚麼,我們正竭盡所能做我們所擅長的」。每個人的能力也不同,團結力量大,就如修例風波中網民常說的「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You say you want a revolution (evolution)
Well, you know
We all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
You ask me for a contribution
Well, you know
We’re doing what we can//
10.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歌曲源於音樂劇《孤星淚》,紀錄了法國七月王朝建立後,社會矛盾越趨嚴重。法國人希望透過革命,能建立生而自由、平等的社會,改變當時社會的貧窮、不公義情況。歌曲為非常著名的反極權革命歌曲之一,亦曾被改編成不同版本,如台語版《你敢有聽着咱的歌》、廣東話版《問誰未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