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評流 · 樂評】Gin Lee新作《侘寂》 教人接受不完美

撰文:閱評流 01撐場
出版:更新: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星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撰文:閱評流

歌手李幸倪(Gin Lee)最近推出新歌《侘寂》 (來自Gin Lee Facebook Page)

一年容易,除了又到中秋,亦是本年度香港樂壇一哩賽進入最後直路的,歌手們定當施展渾身解數,務求在剩下的一個多月中脫穎而出。按照往績顯示,大多歌手都會在這秋分時節,派上一首普遍樂迷都喜愛的溫婉慢歌,打動人心。

不過,是日介紹的這位造型至曲風都是「穩陣派」的歌手,在最後衝刺階段,竟祭出出其不意的一曲《侘寂》。莫說這兩個字背後意思如何,就連如何讀出,也要掏出床下塵封了的《廣韻》查找一番。侘,caa3,與「詫異」的「詫」同音。

解決了讀音問題,再研究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文字,會組成甚麼意思。翻了一遍字典,仍不見其蹤影,最終發現原來是來自日本的字詞「Wabi-sabi」,是一種日式美學,但核心卻是在於「接受不完美」。

是要揶揄歌者的聲線不夠完美嗎?聽過Gin Lee李幸倪接近八成的作品,就連Facebook也嫌她的聲線與唱片一模一樣,要指控她侵犯自己版權。我們即使扭盡六壬,也沒有辦法將她的聲線與「不完美」這三字扯上任何關係。以完美的聲音唱出林夕充滿佛性、勸勉世人接受不完美的歌詞,不是有點諷刺?

Gin Lee新歌《侘寂》教歌迷要接受不完美(資料圖片)

無敵是最寂寞,完美的人,才知道長期維持在最高水平的痛苦。攀得越高,自然不想遇上滑落的一剎,結果再催迫自己,進入甚至進入強迫症的惡性循環之中。不僅是球場上的C朗拿度,Gin Lee這位「樂壇C朗」,相信亦有深切體會。

要避免走進死胡同,最佳的方法,就是學會「侘寂」,學會看化,接受自己可以不完美。這些說話,由十多歲的時候,已經聽過不少,但總是不理解,不接受。特別是以「理性分析」、「是其是非其非」的小弟,聽着沒有理據支撐的立論,耳朵頓時自動閉上,畢竟自己一向也是積極爭勝派。

夕爺的佛系歌詞,彷彿專為我們這班「偏執硬頸派」而寫。隨着CY Kong層層遞進的旋律,以半分老莊「無」的思想作調味,吐出對歌者、對樂迷、對世人的勸勉,流露自己的人生觀。

林夕在《侘寂》一曲所寫的歌詞,似乎是在勸勉Gin Lee及一眾偏執好勝的歌迷(資料圖片)

當然,閱評流一直都跟各位讀者益友一再強調,欣賞一首歌,並不只是細閱歌詞。歌者、旋律加上文字創造的氛圍,才是重中之重。林夕主理的一筆一劃,固然是教材;但CY Kong的音律和編曲,亦是現象級,好好盛載着夕爺逐級而上的歌詞,互相輝映。

有別於Gin近年的「穩陣」作品,《侘寂》前奏甫響起,撲朔迷離的節拍,CY用着電音元素,讓整首歌都充斥着迷幻氣息,帶樂迷進入意識流之中,在一片空靈的國度裏,吸收夕爺「化有為無」的哲學。不過,要成為Gin的衝刺作,《侘寂》又豈會只有電子元素?

《侘寂》一曲的風格,有別Gin Lee慣常的曲風(資料圖片)

夕爺在開首的兩段,都是抽象地講解「無」的概念,虛無的節拍,最適合不過。但隨着結他在Pre-chorus的介入,除了意味着歌曲氣氛的轉變,更象徵着覺醒一刻。因為是時候要明白,宇宙萬事萬物、緣起緣滅,終究也是如沙畫一樣,儘管有着不同的大小、形狀,始終也是以沙堆沙,最後剩下了的,都只是沙,都是泡影。

那麼,還有固執的必要?

頓悟了,看透了,發現世界之大,發現「永遠」是永遠不可能。弦樂的浩瀚,展現出世界之宏大,天空霎時變得廣闊。明白到身上的衣服,手中的鍵盤,眼前的伴侶,全也是浮雲,又何用為着小偏差而執着,為此而懊惱?一段充滿張力的Music Break,不但教樂迷屏息,更讓我們快鏡重溫,從前為了只有半杯水而暴怒,是何等荒謬。

林夕借Gin Lee新歌《侘寂》,表示宇宙萬事萬物、緣起緣滅,終究也是如沙畫一樣,最後剩下了的,都是泡影(資料圖片)

細看《侘寂》的製作單位,林夕、CY Kong加上監製Alvin Leong,根本就是從前王菲的音樂班底,難怪有樂迷指出,這首歌充滿王菲色彩,同時卻嫌Gin唱得不像王菲,嫌她不夠完美。除了活學活用,教樂迷要以「侘寂」的心欣賞這闕歌,更重要的,就是Gin終究沒有模仿任何歌手,而是在唱出她對「侘寂」的感受,是屬於Gin的音樂。

秀麗聲線,唱出這首歌的脫俗,也用行動告訴樂迷,廣東歌可以多元化,說理不一定要用上典型港式慢歌製作的方程式,不大歌不完美。又有誰想到,他們眼中不完美的弦樂、結他合組的跳脫節拍,更能為玄妙的道理,添上一份仙氣?

Imprefect?I'm perfect.

《侘寂》一曲充滿王菲風格,但Gin Lee卻沒有模仿王菲的唱腔,唱出個人風格(資料圖片)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閱評流 · 樂評】Gin Lee新作《侘寂》 勸世人學習接受不完美」】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