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官做】特朗普委任駐外大使條件:不問出身 只要捐款?
美國政府的官員任命,通常是經過繁複的遴選程序,候選人需要出席國會聽證會,為自己為何勝任有關職位解畫,說服議員支持。
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周三(3日)引述統計指,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2017年上台後的近2000個的外交人事任命中,與其他總統執政時代相比,資歷明顯差一截。
報道指出,不少駐外大使是向特朗普團隊捐款的「金主」,卻沒多少外交經驗,甚至鬧出笑話。到底特朗普的用人政策出了甚麼問題?
▲▲想看這些駐外大使候選人的外交知識有多貧乏,請即點擊片段。▲▲
首先看看獲提名出任美國駐巴哈馬(Bahamas)大使人選曼切斯特(Doug Manchester)在國會聽證會被問到對巴哈馬看法:
「巴哈馬是美國的受保護國(protectorate)。」
「不問外交經驗」
巴哈馬雖然位處美國佛羅里達州對出海域,但其實當地從來不是美國的領土,也沒有從屬關係。英國才是當地的宗主國,直到1972年獨立為止。
為甚麼美國這位將要出任外交要職的人,對巴哈馬的風土人情一無所知?曼切斯特本身根本不是外交官,他從事房地產事業。
縱觀特朗普的外交人選,有不少都是與曼切斯特的情況相似。
中東地區形勢變幻無常,因此白宮通常會派遣資深外交官出任中東國家大使。不過特朗普就一反常態,提名「外交素人」拉科塔(John Rakolta);其他大使人選如冰島、摩洛哥、斯洛文尼亞等都是缺乏外交經驗。
他們有另一個共通點:就是曾經在特朗普競選總統期間,向對方的就職委員會捐款。
特朗普人事任命的「五五比」
眾所周知,要在選戰脫穎而出,政治捐獻非常重要。而且當選人向支持者「報恩」封官授爵的情況並不罕見。
自1950年代起,白宮任命的駐外大使人選中,有三分二是出身於外交部門,餘下三分一則是「政治任命」。這個傳統一直維持至上任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結束任期為止。
據美國外交人員協會(American Foreign Service Association,AFSA)的統計顯示,特朗普至今獲確認駐外大使之中,外交出身和政治任命的各佔一半。
現時美國大約250個邦交國之中,有52個空缺大使職位,遠比奧巴馬和喬治布殊(George W. Bush)同期只有10多個為多。
「多多益善」的捐款政策
又回到曼切斯特的情況,正因為他的「獨特」見解,令國會根本無法通過他的任命,他向特朗普所捐的100萬美元是否有回報仍是未知之數,但他的捐款額比其他總統執政時代相比,明顯大幅上升。
美國非牟利組織「競選法律中心」(Campaign Legal Center)主席波特(Trevor Potter)認為,過往總統參選人都會就接受捐款有不同規定,不過特朗普競選時則變成無上限,因此動輒數十萬、甚至像曼切斯特的一百萬美元捐款可謂非常普遍。
既然「捐款換官職」的風氣屬普遍,到底現時的駐外大使空缺問題何時解決?曾經在克林頓(Bill Clinton)時代擔任駐外大使、以及獲喬治布殊任命為副國務卿的伯恩斯(R. Nicholas Burns)認為,特朗普政府的提名程序確是比其他時代慢,但他指,如果這些提名遭民主黨阻撓,情況可能不一樣,暗示共和黨本身都對提名有疑問。
(全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