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0距離】美國環保局都有大嘥鬼 局長叫保安車佢揾護膚品

美國環保局局長普魯伊特(Scott Pruitt)一早已因為瘋狂坐頭等、包機,在辦公室安裝隔音電話亭等「嘥錢」行為備受批評。美國傳媒周四(7日)再踢爆,普魯伊特叫保安駕車載他尋找護膚品,進一步惹起公憤。想知道這位大嘥鬼有多大嘥,請即點擊片段。
美國環保局局長普魯伊特(Scott Pruitt)一早已因為瘋狂坐頭等、包機,在辦公室安裝隔音電話亭等「嘥錢」行為備受批評。美國傳媒周四(7日)再踢爆,普魯伊特叫保安駕車載他尋找護膚品,進一步惹起公憤。想知道這位大嘥鬼有多大嘥,請即點擊片段。
美國總統特朗普自競選第二任以來,即將台灣與台積電視為美國半導體產業的最大「掠奪者」,認定美國工作機會被台積電搶走,並聲稱美國半導體霸權必須重建。如今,特朗普重返白宮,他的「美國優先」政策將更為激進,首當其衝的,無疑是半導體產業。於是,當特朗普放話要對晶片施加25%關稅,甚至考慮技術管制與產能回流,美國半導體供應鏈全面重整,台積電再度陷入風暴之中。賴清德面對特朗普的強硬立場,不僅未見務實因應策略,反倒還是那套「民主對抗威權」的老調,這種空洞的說詞,面對現實利益至上的特朗普,簡直就是雞同鴨講。
特朗普政府上台後,美國即宣布將對半導體、汽車等產業施加重稅,其中針對晶片關稅初步設定25%,未來更可能提高。此舉明顯針對台積電、三星等亞洲晶片製造商,目標是迫使這些企業將產能移回美國,服務美國利益。在特朗普的計算裡,這並不是意識形態之爭,而是冷冰冰的經濟博弈。他的政策核心在於提高美國本土製造比例,無論是透過關稅、技術管制,或甚至直接收購,都在所不惜。
然而,賴清德在2月20日於「哈利法克斯台北論壇」的發言,依舊沉浸在「民主對抗威權」的敘事之中。他高呼「威權主義越集結,民主陣營應該要越團結」,並提出「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甚至宣稱「團結能重現和平的曙光」。這種說法聽起來很宏大,但問題在於,現實世界根本沒有人關心這套陳詞濫調。對特朗普而言,民主陣營團結不團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能為美國帶來多少實質利益?賴清德天真地以為自己喊了幾句民主口號,美國就會對台灣手下留情?
賴清德藉「哈利法克斯台北論壇」場合,高調倡議「民主陣營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將半導體產業鏈與中國切割,這在理論上符合美國近年的科技戰略,但問題在於,他完全忽略了美國政府本身的利益算計。美國並非單純為了削弱中國,而是希望建立自己的技術壟斷,讓台積電、三星等企業為美國服務,而非讓台積電在「非紅供應鏈」裡繼續壟斷市場。
事實上,特朗普政府的真正目的並非保護台積電,而是削弱其獨立性,甚至將其納入美國勢力範圍內。從英特爾可能拆分晶圓代工業務、與台積電成立合資公司,到特朗普施壓台積電赴美加大投資,美國的終極目標始終如一:讓美國掌握全球先進製程,不讓台積電繼續稱霸。
賴清德的問題在於,他太過執著於民主價值這類意識形態論述,卻忽略了特朗普政府的核心關懷在於「美國利益」,而非「民主價值」。這也是為什麼特朗普能夠毫不猶豫地對盟友動手,幾近無差別級對外發動關稅戰,對加拿大、墨西哥施壓,甚至要求台積電技術轉移。換句話說,美國過去在全球推動民主,只是因為這能符合美國利益,而非因為美國真的對「民主」抱有信仰。
賴清德在這樣的局勢下,依舊用「民主陣營」的概念向美國示好,顯然是打錯了算盤。他想要強調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價值,卻沒看見美國的真正目標是奪取供應鏈的控制權,而不是讓台積電在美國與中國之間繼續逍遙。
無庸質疑,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戰略不會手下留情,未來台灣半導體產業將承受巨大壓力。如果台積電屈服,將更多技術與產能移往美國,勢必削弱台灣的「矽盾」優勢;但如果台積電拒絕,美國政府可能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例如提高關稅、技術封鎖、甚至直接支持英特爾等競爭者。
簡言之,特朗普的政策清晰明確,就是要把台積電的技術與產能拉回美國,這不是意識形態之爭,而是赤裸裸的經濟戰略。但賴清德卻還在「民主陣營」的框架裡自說自話,完全忽略美國的現實算計。當美國要求技術轉移時,很難想像賴清德是否還能繼續用「民主」這個理由來說服台積電與台灣人民?
總的來看,賴清德頻頻對特朗普話「民主」,明示著這兩人在精神層面不可共量,特朗普可能只會回答:「要跟我美國說『民主』可以,可以換得多少利益?」但賴清德端出來的「民主」,說穿了,就只是「民主」兩個字,飄渺如揮輝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一般。
其次,賴清德挾台灣現有的半導體優勢,對美國、對國際喊話,訴求民主陣營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無視既有供應鏈的組成乃是過去係於「國際分工比較優勢」而來,這不正是一種權量利益、因勢利導後的結果?但他無視利益作為供應鏈組成的本質,也排除了「利聚而來,利盡而散」的現實,只想要以莫須有的「民主」推動「非紅供應鏈」的誕生,基本上是輕蔑了市場力量,這樣的倡議毫無建樹與說服力。
無論賴清德是否願意承認,台積電正處於極端艱難的局面,台灣的半導體優勢可能因美國的強硬政策而逐步消解。特朗普不是拜登,他不在乎「盟友之間的情誼」,他只在乎「美國賺多少」。在這樣的遊戲規則下,台灣還能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