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相曝光】朝鮮豐溪里核試場坑道 曲折鋸齒形、尾端魚鉤狀

撰文:成依華
出版:更新:

朝鮮的豐溪里核試驗場剛進行關閉儀式,炸毀用來進行核試驗的地下坑道。這些坑道究竟是怎麼樣的?專門監察朝鮮的美國網站北緯38度(38 North)撰文分析,坑道結構呈曲折鋸齒形,尾端則是魚鉤狀,以便在核試驗時,更能阻擋爆炸的衝擊波。

外媒發布最新一批朝鮮炸毀核試場的照片,現場可見灰塵煙霧沖天。(美聯社)
+4
美國網站38 North分析朝鮮核試坑道的設計,北側坑道再設有不同分叉坑道,坑道尾端並採用魚鈎狀設計。

北緯38度的文章表示,位於朝鮮東北部的豐溪里核試驗場,一共設有4條坑道,分別在東側、南側、西側和北側,其中在東側坑道,曾進行第1次核試驗(2006年10月),但懷疑之後出現放射污染,在核試後不久棄用。

北側坑道曾進行5次核試

至於北側坑道,則在2009年5月至2017年9月之間,進行第2次至第6次的核試驗,是最重要的坑道。西側、南側坑道則未有進行過核試。

文章指出,朝鮮的6次核試驗,爆炸威力一次比一次大,由第1次核試的爆炸當量為1千至2千噸TNT,至2017年的第6次核試,北緯38度估計爆炸當量可能達到25萬噸TNT。

2018年5月23日豐溪里核試場的衛星圖像,核試場除了有地下坑道外,也有地面設施,例如是觀測所等。(VCG)

坑道曲折 尾端魚鈎狀

文章指出,豐溪里核試場的坑道結構,為曲折鋸齒形(zig-zag),以及在尾端採用「魚鉤狀」設計,相信是為了在核試驗時,這個結構更能抵擋爆炸的衝擊波。文章表示,這種設計類似於美國1957年首次進行核試、法國60年代在阿爾及利亞進行核試時的坑道設計。

不過文章表示,朝鮮曾多次進行核試的北側坑道,設計相較美國1957年進行核試的坑道更為複雜,此因北側坑道之內,再分叉為2條主要坑道,又各自有小分支坑道,以便進行多次核試之用,相反,美國當年採用的只有1條主要坑道。

而且北側坑道內的多條分叉坑道,也是各自封閉,各爆破點會分隔350至500米的距離。

關閉核試場 也是破壞證據

北緯38度周三(23日)並另有文章表示,朝鮮關閉豐溪里核試場的行為,雖然宣稱是關閉坑道、拆走建築,但也無異於破壞核試的證據。

不過文章也指出,即使朝鮮坑道塌陷,相信只要有關組織,例如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未來能夠到現場調查,一樣可以追尋回這些「證據」,例如過往的核試是使用了哪些化學物等。

這次朝鮮的核試場關閉儀式,雖然邀請了5個國家的記者前往現場進行報道,但並沒有邀請外國專家。

事實上,朝鮮進行核試的地下坑道,一直是外國組織進行研究的目標,美國的詹姆斯.馬丁不擴散核武器研究中心,2017年便曾製作朝鮮豐溪里坑道的3D模擬圖,方便大家了解坑道內部的模樣: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