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發現6600萬年前嘔吐物化石 古生物學家:有助解釋史前食物鏈

丹麥發現6600萬年前嘔吐物化石 古生物學家:有助解釋史前食物鏈
撰文:洪怡霖
出版:更新:

丹麥化石獵人Peter Bennicke在東部史蒂文斯克林特(Stevns Klint)發現一塊可以追溯到66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的化石,這被認為可能是史前動物的嘔吐物化石。

史蒂文斯克林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自稱為「化石狂」的Peter Bennicke說,他偶然發現一些看起來不尋常的碎片,這些碎片後來被證實是海百合的化石碎片。海百合是一種與海星和海膽相關的水下物種。

Peter Bennicke把化石送到東西蘭博物館(Museum of East Zealand)。館長Jesper Milan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這「確實是一個不尋常的發現」,因為它有助於解釋史前食物鏈中的關係。

館長稱:「它告訴我們一些關於6600萬年前誰在吃誰的資訊」。他解釋說,在此期間,魚類和鯊魚會吃海百合,因為海百合很難消化,這意味着牠們會「吐出所有的白堊碎片」。

他說:「這一發現為我們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窺探到白堊紀海底的日常情況,那是恐龍生活時代的海洋。」


香港遊客首次在內地發現恐龍蛋化石!地點竟在河源市區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河源有豐富的恐龍化石資源,2名香港遊客近日在河源市區遊玩時,意外發現一窩6枚恐龍蛋化石。內媒指,這一發現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因為這是香港遊客首次在內地發現恐龍蛋化石。

香港遊客近日在河源市區遊玩時,意外發現一窩6枚恐龍蛋化石。(《廣州日報》)
香港遊客近日在河源市區遊玩時,意外發現一窩6枚恐龍蛋化石。(《廣州日報》)
發現者是香港地質公園導賞員葉恆榮(右)。(《廣州日報》)
發現者是香港地質公園導賞員葉恆榮。(《廣州日報》)

內媒《廣州日報》報道,發現者是香港地質公園導賞員葉恆榮,他是一名業餘地質愛好者。葉恆榮與同伴前來河源旅遊,在河源市區東江邊的迎客大橋橋北公園遊覽時,無意中發現了公園山坡上疑似恐龍蛋化石的岩石,並上報給河源恐龍研究所工作人員。

經河源恐龍研究所工作人員現場鑑定,確認這是一窩恐龍蛋化石,平均個體長度為5-9厘米,寬度為4厘米左右,均為橢圓形蛋。

河源恐龍研究所辦公室主任黃志青表示,恐龍蛋化石的具體種類需要待分析研究後才能確認。目前,恐龍研究所工作人員已將這些化石進行測量、取樣、切片研究,並進行原址保護,同時組織研究人員對該區域進行詳細調查。

據悉,此次發現恐龍蛋化石的地點在河源中華恐龍遺址公園範圍內,該遺址公園至今挖出2萬多枚恐龍蛋化石和10多具恐龍骨骼化石。

葉恆榮稱,他此次來河源旅遊主要是考察河源市郊的紅砂岩地貌,發現恐龍蛋化石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