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民間組織矢言再挑戰特朗普 專家:新禁令「戴晒頭盔」不易推翻

撰文:陳奕謙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了新的入境禁令,豁免永久居民、綠卡持有人等,亦不再針對敘利亞難民。
民間組織認為總統「換湯不換藥」,仍然針對伊斯蘭人,矢言要在法庭上挑戰禁令。不過法律學者指出,特朗普給予了多種豁免和酌情權,禁令難以推翻。

特朗普公佈新命令當晚,不少美國人在白宮外示威。(路透社)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特朗普甫上任美國總統,很快就簽了行政命令,禁止伊拉克等七國公民入境。由於七國人口以伊斯蘭教徒為主,因此措施亦有「伊斯蘭禁令」之稱。民怨四起,地方政府和民間組織都發起司法覆核,其中以華盛頓州最為矚目。州政府入稟法院,獲批臨時禁制令,全國暫停執行特朗普的指令

  四管齊下 免招口實

特朗普在周一(6日)捲土重來,簽了新版本的入境禁令:國家數目由七減到六,伊拉克公民不再禁足;永久居民、綠卡及簽證持有人獲得豁免;敘利亞難民亦不再無限期禁止入境;十天後執行。四管齊下,用意很明顯:要在法庭上站得住腳。

公佈新指令之後,司法部隨即通知聯邦地區法院,表示「今時唔同往日」,今次禁令會在十天之後才生效,有足夠時間緩衝處理,原本要叫停指令的「緊急性」已經不復存在。再者,行政命令中列明即使其中部份措施失效,其他條文仍然繼續生效,換言之再沒機會一下子全盤推翻。

「要先做功課,從長計議。」弗格森(Bob Ferguson)說。他是華盛頓州的檢察長,一月正是由他來代表州政府,拉倒了原本的入境禁令。所以在新命令出台之後,不少記者都馬上去問弗格森會如何拆招。他表示,政府「用盡辦法避免別人告上法庭」,諷刺特朗普早前揚言「法庭見」的說法

在那個Twitter發文之後,白宮用盡辦法,避免別人告上法庭。
華盛頓州檢察長弗格森

  特朗普反伊斯蘭言論成為攻擊點

避不避到?民間組織ACLU是司法覆核的主將,幫了不少人入稟挑戰特朗普禁令。該組織的律師說,新版本仍然拿不出什麼安全理據,而且六個禁足國家仍然是伊斯蘭人口為主國家,從特朗普一直以來的言論可見,他的動機不是國家安全,而是歧視伊斯蘭教徒。這是ACLU打算主攻的法理依據。

組織「穆斯林倡議」(Muslim Advocates)也在《紐約時報》撰文,同樣以特朗普的言論為理由,力陳他的禁令仍然針對伊斯蘭教徒,又指出政府認為哥倫比亞、菲律賓等地方都有恐怖份子,卻不在禁足之列,其性質昭然若揭。

延伸閱讀:【專頁】特朗普入境禁令惹眾怒 轟「所謂法官」損害司法權威

特朗普早在1月27日已下了入境禁令,法院卻全國叫停。(路透社)

  學者:國家安全理據成關鍵

「如果特朗普能夠住嘴,法庭就不會考慮太多大環境,而針對行政紀錄來判斷。」布魯金斯學會的威特斯(Benjamin Wittes)這樣說。雖然民間組織抓住了特朗普的動機作為攻擊點,但威特斯估計在法庭上,法官主要審視的是政府此舉的安全理據是否成立。

雖然不少人曾經指出,禁足國家與恐怖份子數目並不掛鉤,不過這數字其實可以有很多種計法。恐怖份子可以是入境美國,也可以是出境到這些國家,也可以是曾經待上一段年日,不一而足。特朗普政府能否到數字支持自己,難以絕對否定。更何況法律教授馬古利斯(Peter Margulies)說,對外事務不同內政,法院往往給予行政機關更大自主權,要衡量新禁令是否違法,相信都會依此原則。

既有豁免,又有酌情處理,特朗普的行政命令可謂「戴晒頭盔」。康奈爾大學的耶爾勒爾(Stephen Yale-Loehr)說:「考慮到官司勝負,他們逐字逐句斟酌了。」由此看來,法律專家對推翻禁令的勝算似乎不樂觀。

考慮到官司勝負,他們逐字逐句斟酌了。
移民法教授耶爾勒爾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