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禁令推手 特朗普高級顧問米勒 在左派環境成長的極右分子 

撰文:楊紫微
出版:更新:

「我叫米勒,來自洛杉磯,我喜歡槍。」這是米勒(Stephen Miller)在大學一年級時,向同學自我介紹時的說詞。
他是白宮中的新星,年僅31歲就成為特朗普的高級顧問,與他擁有同一職階的是總統女婿庫什納。在被稱為「真正的總統」班農背後的重要一員,這個在深藍州分加州成長的年輕人,如何走到特朗普治下的橢圓辦公室,成為總統行政指令背後的重要推手?

米勒(Stephen Miller)在特朗普團隊中開始鋒芒畢露。(Getty Images)

白宮易主,一朝天子一朝臣,特朗普團隊的「大內總管」首席策略師班農(Stephen Bannon)的地位穩步上揚,甚至被戲稱為「影子總統」。有這種感覺並非空穴來風,美國政界普遍認為,班農是特朗普的「大腦」,促成了特朗普連串政令,包括備受爭議的入境禁令。來自另類右翼媒體《布萊特新聞》的班農,令人擔憂他個人的意識形態會滲透白宮。

有一句流傳而久的諺語,「如果你年輕但你卻是右派,你多半沒有心;如果你已人到中年而你不是右派,你多半沒有腦。」但這句說話人乎不再適用於現時的社會。班農系班子年青一派「人才輩出」,米勒(Stephen Miller)是表表者,年僅31歲的他現任白宮政策高級顧問,特朗普針對7個穆斯林國家的入境禁令正是他的代表作。

米勒是典型的人生勝利組,他代表了美國一眾年青的精英分子,越來越多像他的年輕一輩一反「年青人就是自由派」的潮流,由自由派的左端走到保守派的右端,反映了美國社會一個怎樣的現實?

De La Torre是米勒的鄰里,他們都住在加州聖塔莫尼卡(Santa Monica)一個拉丁裔和非裔美國人社區。「他只有17歲,但說的話就像個70歲的老人,而且是身處30年代的。」他說,米勒早年就如「聖戰士」一樣對抗自由主義,他不認同,更不相信有對於少數人種的壓迫存在。

米勒的家庭是典型的加州自由派,但一本槍械雜誌改變了少年米勒的信念。米勒逐漸熟讀美國來福槍協會主席兼演員希斯頓(Charlton Heston)的文章,希斯頓曾說過:「政治正確是種有禮貌的專制。」而米勒在後來的訪問中亦表達過對政治正確的嗤之以鼻:「很難再誇大學校基本教學環境中政治正確的程度。」

米勒在中學時期的保守派思想已深深植根,圖為米勒引用前總統羅斯福:「沒有半桶水的美國主義。」(網上圖片)

   左派搖籃 如何教出個特朗普信徒

米勒少年時,曾在投搞文章中表示:「拉登來到聖塔莫尼卡中學也會受到熱烈歡迎。」

米勒就讀的加州聖塔莫尼卡中學(Santa Monica high school)以其自由派的校風為名,特別是西班牙文出告示,各式各樣少數民族節慶,空氣中彌漫着政治正確的味道,但令米勒抖不過氣來。

他在那時是個「反叛」的學生,說到反叛,也許我們首先聯想起的就是一群反抗制度的熱血青年,但對米勒來說,他要反抗的是這種教條主義式的教育制度下,所謂的自由派意識型態,其實只是單一地灌輸到學生腦中。

「左派對右派人士打臉的方式,相信是令米勒最關注的問題。」米勒的啟蒙導師之一艾爾達(Larry Elder)說道。艾爾達是洛杉磯一個保守派清談節目主持人,他表示社會上對左右派的待遇不公:「左翼佔據了學術界,佔據了媒體,佔據了荷里活。」

米勒現任特朗普政府的高級政策顧問。(路透社)

在911襲擊之後,米勒曾在艾爾達清談節目上表示,當地人缺乏愛國心。為此,他公開抗議其中學,沒有跟隨州分法例,要求學生每日進行《效忠宣誓》。米勒多番遊說校方,更提出有關行為違反法例,但校方似乎依舊無動於衷。時任校長Mark Kelly回憶指,他在米勒提出抗議後,翻查法例後發現學校有改變的必要:「米勒是對的。」更在改例後邀請米勒領導宣誓。

嘗到成功的滋味,米勒更加確信要即使要挑戰權威,亦要捍衛自己的信念。

米勒中學時曾投搞一篇名為《殺戮時代》(A Time to kill)的文章到校報,要求對極端穆斯林分子以暴易暴:「我們都聽過伊斯蘭教本來是多麼的和平慈祥,但無論你說多少次,也不能改變這個事實--無數極端穆斯林會慶祝你的死亡,純粹因為你是個基督徒、猶太教徒或美國人。」

「他很清楚什麼樣的說話和議題最能刺激進步派⋯⋯他會找出最『低成本,高回報』的爭執。」時任學生報編輯Ari Rosmarin說:「對很多人來說他的說話是冒犯性的異端邪說,但他享受千夫所指,他喜歡激起憤怒,他喜歡表演。」

米勒在特朗普的競選活動中為他站台。(Getty Images)

   上位之路 如何爬到總統演講寫手之位

每個人都經歷過「小薯仔」的年代,米勒也不例外。曾幾何時,他的Email被其他共和黨人當作是垃圾郵件,到了現在,即使稱不上是運籌帷幄,但以31歲之齡當上總統的政策高級顧問和演講撰稿人,絕非易事。

米勒有遇上伯樂,剛剛就職司法部長的塞申斯(Jeff Sessions)是米勒的前任上司,在當是仍是阿拉巴馬州議員塞申斯麾下任職通訊主管。米勒最著名的戰績便是在2013年拉倒移民改革,這個容許非法西班牙裔移民獲得美國國籍修正案在參議院通過,但最後未獲白宮簽署。

這個「輝煌戰績」也許是米勒一生的驕傲,種族議題一直是他的重要戰場,要將自己打造成一個「文化鬥士」,好對抗自由派式的正統派觀念。

米勒成為了特朗普龍捲風的中心,團隊中一些充滿挑釁性的行動,背後的重大推手就是這位年僅31歲的政場新貴。由築起墨西哥圍牆,到衝擊共和黨多年殭化的經濟政策,再到推出禁止伊斯蘭7國入境的禁令。身為「班農系」的一員,米勒將班農的左右銘發揮得淋漓盡致:「不為微枝末節來到這裏。」

7月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後,米勒正式成為特朗普的御用寫手,他的一字一句,被賦以美國總統的重量。「米勒是一個真正的信徒,不是經過計算的民粹主義式相信,而是總統特朗普作為一個領袖。」一名在特朗普競選活動中曾與米勒的同袍指出。

米勒和班農(前排右二及前排最右)在特朗普簽署第一份行政指令時亦同場。(Getty Images)

但他在攀上權力核心的途中,亦偶有失足。特朗普簽署的7個穆斯林國家入境禁令,由出發點,到選擇的國家,到執行過程均引起輿論的鞭撻。米勒否認執筆撰寫有關行政指令,但他極力維護這個與他身份認同議題上想法相近的行政指令,和總統特朗普在簽署行政指令上的絕對權力:「那些權力極為重大。它們代表了憲法賦予的權力頂點。我們亦正在盤算新的行動,去確保我們的移民制度不會變成一個通路,放任對國家或其價值觀有敵意的人進入。」

當年,米勒為塞申斯寫下不少充滿煽動性的演說。這份反移民的堅決,將米勒帶到權力的中心,班農和一眾思想相近的經濟民族主義者,例如班農旗下右翼媒體《布萊特》(Breibart)的寫手哈恩(Julia Hahn)。只有25歲的哈恩是布萊特的明星寫手,她與米勒十分相似,同是少年得志,同是經濟民族主義的守護者,而且十分關注移民問題。

班農對米勒的寵信毫不掩飾,他曾在一封電郵中形容米勒為「在特朗普行動中一名忠誠的士兵,工人階級的戰士」。消息人士透露,米勒最新的任務是重新制訂一個未公開的外來僱員規例,相信會收緊對廉價外來移工的限制。今次米勒會做足準備,與其他部門加緊合作,以免再重度修境禁令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