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灸舒緩長新冠及流感後遺症 仁愛堂中醫:5類病人最適合
過往一年,香港經歷新冠肺炎及流感雙重夾擊,「中招」及重複感染人數與日俱增,不少巿民康復後仍然飽受長新冠及感冒後遺症困擾。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及「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指若人體正氣充足,外界邪氣就不易侵襲。步入夏天,三伏天灸治療正是改善體質,加強身體抗病能力以及舒緩疫後症狀的良方。
何謂三伏天灸?
「天灸療法」是利用熱性中藥磨成粉末,加入薑汁,製作藥貼,貼於人體特定穴位,利用藥物的刺激作用,調動機體免疫功能,達到治療疾病、溫肺驅寒、健脾補腎的效果。而三伏天,就是初、中、末伏的統稱,是每年天氣最炎熱的日子。
春夏養陽與冬病夏治
《黃帝內經》有云「寒者熱之, 虛者補之」,是中醫治療虛證、寒證的重要原則。春天陽氣漸增,夏天陽氣盛極,利用天時,最適宜補養人體的陽氣,這就是中醫春夏養陽的概念。而冬病夏治,意指一些以虛及寒本質為主的疾病,在夏季病情相對緩解,此時如積極治療,能補助陽氣、祛除積寒,以預防或減少發作甚至根除疾病。三伏天灸,正正是春夏養陽及冬病夏治體現。
什麼人適合接受天灸治療?
患有以下疾病人士適合接受天灸治療:
●呼吸疾病︰哮喘、氣管敏感、鼻敏感、反覆咳嗽或經常感冒
●腸胃疾病︰胃痛、消化不良、慢性腹瀉
●關節疾病和慢性痛症:頸肩腰腿痛、風濕及類風濕關節炎
●長新冠或感冒後遺症屬於寒症虛症者
●婦科疾病例如經痛、經行泄瀉
接受治療前,可先向註冊中醫師查詢自己是否適合進行天灸療法。
貼藥位置因人而異
因為每人體質、求診原因有異,所以接受天灸藥貼的穴位都各有不同。舉例來說,呼吸疾病可選肺俞穴以補肺養肺;脾胃病可選足三里、脾俞等穴。中醫師會為不同病人選取合適的穴位組合,以達致最佳效果。貼藥時間一般為成人1小時,16歲以下小童20分鐘 (以醫師建議時間為準)。
天灸注意事項
天灸藥貼屬溫熱性質,對皮膚有一定刺激性,部份人在接受天灸療法後,貼藥處的皮膚或會有輕微紅腫、灼熱感、瘙癢、脫屑,甚至留有輕微色素沉著、疤痕及出現水泡,此乃正常表現。色素沉著和疤痕,過後隨時間可慢慢消退。
若出現水泡,切勿瘙抓或自行刺破,以免增加感染的風險。較小的水泡可待其自行吸收。較大的水泡可用敷料覆蓋。水泡不慎破裂時,可用生理鹽水或消毒藥水清洗患處,再用敷料覆蓋。貼藥當日應戒食溫燥之品,如辛辣、煎炸食物,或容易引起化膿的發物例如牛羊、鴨鵝、蝦蟹等,避免食煙飲酒,可減低出現水泡的機會。
天灸療法有其適應症,並非每個人都適合。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
仁愛堂醫療服務科中醫中心本年提供「三伏天灸」,詳情請按此瀏覽
仁愛堂醫療服務科簡介:
仁愛堂醫療服務科逾50個醫療服務單位及2個慈善基金,超過100個服務點覆蓋港九新界,為市民提供多元醫療服務。
(文章標題由《香港01》編輯所擬。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