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內地來港不適送院 女子呻:沒服務態度可言 普通話難溝通

撰文:朱利安
出版:更新:

香港公營醫療系統長期供不應求,急症入院也可能要經過漫長的等待。最近有內地網民就在小紅書分享「在香港叫救護車去公立急診是什麽體驗」的文章,指家中老人家早前在酒店忽然冒冷汗、頭暈及臉色發白,惟救護車在17分鐘後才到場,最終由身體不適至與醫生見面,共花了約2小時,以及1000多元,所幸最後有驚無險。樓主慨嘆道,明白公立醫院「肯定沒有什麼服務態度可言」,加上語言問題,一旦遇上緊急醫療事件,「就會希望自己能去養和這種私立」。

最近有內地網民就在小紅書分享「在香港叫救護車去公立急診是什麽體驗」的文章,談到家中老人家來港後身體不適,並叫救護車送急症室的經過。(小紅書圖片)

樓主在小紅書發文記錄該次經歷,指事發當天早上6時,她與老人家來港探親並住在酒店,其間老人家大腿抽筋,加上急着站起來,突然心跳加速和渾身冒冷汗,甚至頭暈及臉色發白。她趕緊讓櫃台職員幫忙叫救護車,其後職員上門了解病人狀態和病史,由打電話至救護車到場,共經過17分鐘,樓主不清楚這速度是否迅速,但認為假如病人情況嚴重,「十幾分鐘的時間,作為家屬我一定還是會很着急」。

由於病人狀況其後已稍為好轉,樓主稱救護人員到場後也沒有特別着急,花數分鐘登記信息,送往東區醫院,從事發到醫院一共50分鐘。到達醫院後,樓主排隊掛號後拿到「次緊急」的籌號,形容說接下來便是漫長的等待,病人先做了心電圖,等了1個多小時後,最終於8時許見醫生,交談了一會便回到酒店休息。至於花費,因為病人屬來港探親,掛號時支付了1000多元,「救護車和心電圖都沒有花錢」。

樓主最後分享自己的感受,雖明白公立醫院沒有服務態度可言,加上以普通話溝通,過程不太順暢,因此在緊急情況下,還是希望能到私家醫院。(資料圖片)

樓主最後分享自己的感受,雖明白公立醫院沒有服務態度可言,加上以普通話溝通,過程不太順暢,因此在緊急情況下,「就會希望自己能去養和這種私立」。她又自責今次來港忘記了幫老人家買保險,「有了保險,遇到突發事件,可以直接打車去附近的私立,可能可以爭取更多的時間,服務也會更好一些」。

不少網民在文章下留言,分享過去到香港公立醫院的經歷,「我心臟病發被送去,就先檢查一翻後確認不是很緊急就放到一邊等了6個小時才能進去看醫生,分流是給我緊急,也要等這麽多,所以往後我只去私立不去公立」、「沒有香港永久身份證不如直接打車去養和醫院」,也有認為支出和等候時間與內地差不多,「我在內地的醫院急診最長時間是等過10小時」、「還好,內地去一趟醫院也基本1000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