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首屆天文學畢業生參與國際頂尖研究 批「殺科」不合理
港大是全港唯一提供天文學主修的本地學府,但港大理學院院長早前宣布將於2018/2019年取消天文學、數學及物理學主修,原因是兩個主修過去5年的畢業生人數過低,每年分別只有不多於6人畢業。
港大天文學首屆畢業生之一黃嘉達,過去3年在德國攻讀博士學位,現以天文學家身份於法國參與一項造價14億美元天文研究項目,他批評批港大「殺科」不合理。
高考2A1B考入港大 畢業學分夠主修2科
黃嘉達於2008年以高考1A2B的成績獲港大理學院取錄,畢業前有足夠學分可以選擇以「物理學」、「天文學」、「數學/物理」或「數學」其中一至兩個主修畢業,「最終我選擇了天文學及數學為主修,物理為副修」。
中學開始對天文學產生興趣
中學時代,黃嘉達參加及籌辦天文學會活動,認識到古代科學家如何透過觀測天象,推斷出數千光年以外的天體資訊,「覺得十分不可思議」,漸漸對天文學產生興趣。適逢時任港大理學院院長郭新教授開設天文學主修,因此黃嘉達預科時已有意報讀港大的理學士課程。
舊生:因人數少取消主修選擇並不合理
對於港大擬取消天文學主修,身在法國的黃嘉達透過電郵接受《香港01》訪問,表示他和不少校友都強烈反對,認為理學院院長Matthew Evans的決定理據不足,「他以畢業學生人數少,而判斷天文學主修是浪費學術時間亦不合理」。
過去5年,港大的天文學主修畢業生人數為1、6、3、5、4,院長Evans表示「學院有責任有效益地運用資金,開辦小眾課程恐怕太不符合效益,導致浪費學術時間,倒不如將資源用於提高大部分學生的教育質素」。黃嘉達認為學生人數少反而有小班教學的優勢,「學生與講師會有更多機會討論,講師亦會更認識每位學生的能力及進度,調節教學方法」。
取消主修選項是否意味取消相關學科?
現時在港大理學士制度下,學生只要完成主修的各項修讀要求,包括選修足夠基礎及進階科目,即可申報該主修或副修。黃嘉達指出天文學主修的科目大部分由物理學系提供,而主修物理學的學生亦可修讀相同科目。倘若物理學系將來仍然開辦同樣的選修科目,理學院實際上其實沒有「節省」資源及學術時間。
畢業生出路窄?黃嘉達:不比其他畢業生「輸蝕」
黃嘉達坦言:「在香港,與天文學直接相關的工作確實不多。」他補充,要明白天文理論,必須具備物理及數學基礎,精通電腦編程,因此除了與天文學直接相關的工作,畢業生亦可從事教育、數據分析、編寫電腦程式等工作。首屆港大天文學畢業生共有5人,黃嘉達雙主修天文學及數學,其餘4名畢業生則主修天文學,其後因應自己興趣從事科研工作,亦有人投身教育界。
港大物理系研究皇牌:天文學
本港現時只有港大提供天文學主修,黃嘉達表示「本港只有港大有足夠天文學學者教授進階天文學課程」,又指天文學是港大物理學系研究項目的強項之一,港大的天文學者會招攬有潛質的本科生畢業後加入論文研究,實現「教研相長」。因此,黃嘉達憂慮將來港大取消天文學主修,長遠而言會影響本港的天文學研究。
望親自解開天文學謎團
黃嘉達本周初開始在法國參與「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 (ALMA)」項目的天文學家。資料顯示,ALMA是一組巨型天文望遠鏡,主要基地位於智利北部阿塔卡瑪沙漠,由北美、歐洲和亞洲的天文機構聯手合作,是全球最大、耗資最多的陸地天文學項目,營運資金逾14億美元。ALMA在2011年公佈首批圖像,拍到觸鬚星系在次毫米波段的最清晰圖像。
黃嘉達表示,入讀港大理學院時,其實是想從事教育或服務市民的工作,直至主修天文學,在副教授的指導下進行專題研究,漸漸對科研感興趣,因此才決定繼續修讀碩士、博士,修讀博士期間更在德國的天體物理學碩士課程 (Master in Astrophysics) 擔任助教。黃嘉達指:「希望自己將來有朝一日亦可以親自發現新的天文知識,解釋各個未有定論的天文學迷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