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婦患肩周炎拎唔起鑊、着唔到衫 仁愛堂中醫外敷加針灸助斷尾

撰文:仁愛堂
出版:更新:

文:註冊中醫師伍海強@仁愛堂醫療服務科
肩周炎是臨床十分常見的肩部痛症,多發病於50歲前後,又有「五十肩」的稱號,發病時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不能順利作出舉手、梳頭、後伸擦背等動作,如同冰封凝結,故亦有「肩凝症」、「凍結肩」之稱。有家庭主婦患上肩周炎,被西醫處方止痛藥和注射類固醇針,但因其關節活動受限,向中醫求診,經針灸、外敷溫通經絡的中藥後,問題逐漸改善。

中醫師伍海強(仁愛堂提供)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

肩周炎屬於中醫痹症

肩周炎的學名為「黏連性肩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基本病理是位於肩關節的關節囊內發炎、沾黏而造成。肩周炎屬於中醫痹症範疇,肩關節疼痛、關節僵硬、活動受限、夜間痛醒,十分影響睡眠及情緒。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較易勞損;年長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氣血不能濡養肩關節,不榮則痛,容易誘發肩周炎。《黃帝內經》:「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吹風、受寒、冒濕,風寒濕邪阻滯肩部經絡、氣血運行不通,不通則痛,發而為肩周炎。缺乏運動,氣血不行,無以濡養肩關節,不榮則痛,亦是肩周炎的發病原因之一。

肩周炎病程逾年 影響穿衣炒菜

肩周炎病程分3個階段,分別是疼痛期、凍結期和解凍期。疼痛期即肩關節囊軟組織正值急性發炎,肩關節活動時出現劇烈痛楚,持續約3至6個月。凍結期即肩關節囊周圍軟組織廣泛發生黏連,肩關節僵硬,活動嚴重受限,屆時疼痛稍為減輕,但無法做肩關節外展、上舉、外旋、內旋等動作,為時可長達1至2年。解凍期即肩關節囊黏連的軟組織逐漸鬆解,需透過合適的治療,僵硬才開始消失,活動能力慢慢恢復,至完全復原需時約半年。

診症期間,不時有患者受到肩周炎困擾,有55歲的家庭主婦,左肩疼痛一年,多方活動受限,曾向西醫求診,西醫診斷為肩周炎,處予消炎止痛藥以及注射類固醇針,治療後疼痛反覆,故向中醫求診。她求診時,為肩周炎凍結期,肩痛過了最疼痛的階段,惟關節活動受限:向上抬不起手臂,拿不起煮餸的鍋子;向後遞不起前臂,穿不了衣服,十分影響日常工作,治療除了施予針灸,亦外敷溫通經絡的中藥,外敷使藥物功效直接作用於疼痛部位,亦借熱力的滲透加速了治療效果。經過多次治療,她肩痛和活動受限的問題逐漸得到改善,最終能恢復功能,回復正常生活。

中藥外敷針對病程用藥

中醫治療肩周炎有多種不同的手段,常見的包括內服中藥、針灸、拔罐、推拿,然而不少人忽略了中醫一個療效顯著又別具特色的方法,那就是中藥外敷了。外敷法治療肩周炎,離不開中醫的辨證論治,臨床治療肩周炎常常會依據其病程而分階段用藥。疼痛期,肩關節疼痛,肩部逐漸僵硬,以氣滯血瘀為主,治療當以行氣活血,化瘀止痛,用以蘇木、劉寄奴、當歸等類;凍結期,疼痛較為緩和,肩關節僵硬,活動受限,是寒濕凝滯的表現,治療當以溫經通絡,散寒袪濕,用以桑枝、茴香、羌活等類;解凍期,疼痛逐漸緩解,活動度逐漸改善,當固本培元,治以補肝腎、強筋骨、疏通經絡為主,用桑寄生、骨碎補、續斷、伸筋骨等類。

外敷中藥治療能夠廣泛應用於各種筋傷痛症,給患者於內服中藥、針灸、拔罐、推拿治療以外,提供另一可行的治療選擇,惟不適用於結核、腫瘤、孕婦腹部、有傷口、皮膚病、外敷藥過敏等人士。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

仁愛堂醫療服務科簡介:

仁愛堂醫療服務科逾50個醫療服務單位及2個慈善基金,超過100個服務點覆蓋港九新界,為市民提供多元醫療服務。

(文章標題由《香港01》編輯所擬。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