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過年】各地傳統不同 中日韓食乜過節?
冬至:全年白晝最短
「冬至」又名「冬節」、「至日」、「至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12月21日至23日間的其中一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過後日光照射北移,北半球地區的白晝時間便會增長。
由漢代開始,冬至除了是農曆節氣,更是節日。《漢書》曰:「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認為冬至過後開始陽氣回升,陰氣就開始下藏,是個自然循環的開始,正是值得慶賀之時。在漢朝時,冬至都會舉行慶賀儀式,所有朝廷政務會停下,官員都會放假,民間則休市。
中國人食湯圓:取圓以達陽氣之意
時至今日,雖然冬至不再是假期,不過中國各地仍十分重視冬至,有不同習俗。
在香港、廣東,有「冬至大過年」之說,有些公司會讓員工早回家「做冬」,吃一頓豐富的晚餐,還會吃湯圓,既象徵團圓,也有「取圓以達陽氣之意」。而北方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會在冬至吃餛飩;西北一帶則喜歡吃餃子。
日本:泡柚子湯、食南瓜
日本人認為,冬至要祈福帶來好運,首要淨身,以散發香氣的植物泡湯去除邪氣。而柚子的發音(yuzu)與日文「融通」的發音相近,冬至(toji)的發音也與「湯治」的發音相近。民眾認為,泡柚子湯既可預防感冒,也能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溫暖通暢。
冬至食七寶菜
食南瓜也是日本冬至的應節食品,南瓜在日文中亦可稱為「南瓜(なんきん)」。人說冬至只要吃有「ん」這個字的食物,就會帶來運「(うん)」,也就是好運。其他蔬菜還有胡蘿蔔、蓮藕、銀杏、金桔、寒天、烏冬。這七種食物的讀音各含兩個「ん」,因此被稱為冬至七寶菜。七寶菜除了意頭好,還有豐富營養,為寒冬補充體力。
韓國:紅豆粥下鹽
韓國人認為红豆的红色可以驅趕鬼神,所以家裡各角落會放一碗紅豆粥來避邪,祈求新一年平安,一家人也會吃紅豆粥來賀歲,不過,他們的烹調方法與港人吃慣的不同,會加入糯米及鹽,而不是糖。